先秦时期晏子故事源流论
发布时间:2020-12-17 23:10
晏子故事在先秦典籍中多有载录,通过对这些典籍进行细致比较,可以发现,晏子故事在先秦时期已经基本定型。在由发生到定型过程中,如同孟姜女故事、牛郎织女故事等民间故事传说那样,晏子故事也经历了一个最初有一个原型,后世不断叠加、不断丰富的层累过程。对《左传》和诸子散文中有关晏子的材料进行细致梳理,对《左传》到《晏子春秋》中晏子故事的发生、流变、定型情况进行考察,不仅可以了解晏子故事层累过程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有助于把握中国文学作品中晏子故事这一重要文学母题形成之初的基本状况,而且对今后同类问题的研究也会有一定借鉴意义。分五部分展开讨论。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将晏子故事的流变置于先秦时期的历史进程中作历时性的考察的目的和意义,概括了论题的研究现状,提出论文写作的基本设想。第二部分,论述《左传》中的晏子故事。《左传》作为信史为我们提供了比较真实的晏子故事和形象,通过对《左传》中晏子故事的研究和分析,探讨晏子的政治思想和儒家思想,以期还原一个真实的晏子。第三部分,论述先秦诸子中的晏子故事。通过对《左传》和先秦诸子中晏子故事的比较分析,说明晏子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已被改造。第四部分,论述《晏子春秋》的成书...
【文章来源】: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左传》中的晏子事迹及其思想智慧
第一节 《左传》中的晏子事迹及其形象
第二节 《左传》中晏子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左传》中晏子的哲学智慧
第二章 先秦诸子中的晏子故事
第一节 先秦儒家典籍中的晏子故事
第二节 《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中的晏子故事
附录:《孔子家语》、《孔丛子》、《列子》中的晏子故事
第三章 《晏子春秋》:晏子故事的集合
第一节 《晏子春秋》的作者和成书时代
第二节 《晏子春秋》与《左传》等先秦典籍的晏子故事比较
第三节 《晏子春秋》文体辨正
第四章 晏子故事与齐国文化
第一节 齐人务实好利之风对晏子故事的影响
第二节 齐人足智善辩之风对晏子故事的影响
第三节 齐人尚勇重义之风对晏子故事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晏子春秋》的文体性质[J]. 陈永红. 青春岁月. 2011(18)
[2]浅论《晏子春秋》中小说因素的体现[J]. 艾杨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3]刍议《晏子春秋》的文体性质[J]. 周武海.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4)
[4]《晏子春秋》文体辨析——兼与《世说新语》比较[J]. 蔡梅娟. 管子学刊. 2007(02)
[5]事以写人——《晏子春秋》的形象塑造方式[J]. 周云钊. 世纪桥. 2007(01)
[6]《晏子春秋》的文学史意义[J]. 刘文斌. 齐鲁学刊. 2005(03)
[7]20世纪《晏子春秋》研究综述[J]. 刘文斌. 东北师大学报. 2005(01)
[8]论《晏子春秋》的编写及成书过程(上)[J]. 郑良树. 管子学刊. 2000(01)
[9]《晏子春秋》简论——兼评《晏子春秋集释·前言》[J]. 谭家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2(02)
[10]《晏子春秋》的性质思想和艺术[J]. 杨天堂.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82(01)
博士论文
[1]《晏子春秋》成书考论[D]. 王绪霞.西北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晏子春秋》与齐文化[D]. 曹培勇.西藏民族学院 2011
[2]《晏子春秋》与齐文化研究[D]. 王颖.兰州大学 2007
[3]《晏子春秋》研究[D]. 杨亚蕾.武汉大学 2005
[4]《晏子春秋》的文学史意义[D]. 周云钊.曲阜师范大学 2005
[5]晏子形象及其源流研究[D]. 祝玲凤.福建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22870
【文章来源】: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左传》中的晏子事迹及其思想智慧
第一节 《左传》中的晏子事迹及其形象
第二节 《左传》中晏子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左传》中晏子的哲学智慧
第二章 先秦诸子中的晏子故事
第一节 先秦儒家典籍中的晏子故事
第二节 《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中的晏子故事
附录:《孔子家语》、《孔丛子》、《列子》中的晏子故事
第三章 《晏子春秋》:晏子故事的集合
第一节 《晏子春秋》的作者和成书时代
第二节 《晏子春秋》与《左传》等先秦典籍的晏子故事比较
第三节 《晏子春秋》文体辨正
第四章 晏子故事与齐国文化
第一节 齐人务实好利之风对晏子故事的影响
第二节 齐人足智善辩之风对晏子故事的影响
第三节 齐人尚勇重义之风对晏子故事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晏子春秋》的文体性质[J]. 陈永红. 青春岁月. 2011(18)
[2]浅论《晏子春秋》中小说因素的体现[J]. 艾杨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3]刍议《晏子春秋》的文体性质[J]. 周武海.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4)
[4]《晏子春秋》文体辨析——兼与《世说新语》比较[J]. 蔡梅娟. 管子学刊. 2007(02)
[5]事以写人——《晏子春秋》的形象塑造方式[J]. 周云钊. 世纪桥. 2007(01)
[6]《晏子春秋》的文学史意义[J]. 刘文斌. 齐鲁学刊. 2005(03)
[7]20世纪《晏子春秋》研究综述[J]. 刘文斌. 东北师大学报. 2005(01)
[8]论《晏子春秋》的编写及成书过程(上)[J]. 郑良树. 管子学刊. 2000(01)
[9]《晏子春秋》简论——兼评《晏子春秋集释·前言》[J]. 谭家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2(02)
[10]《晏子春秋》的性质思想和艺术[J]. 杨天堂.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82(01)
博士论文
[1]《晏子春秋》成书考论[D]. 王绪霞.西北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晏子春秋》与齐文化[D]. 曹培勇.西藏民族学院 2011
[2]《晏子春秋》与齐文化研究[D]. 王颖.兰州大学 2007
[3]《晏子春秋》研究[D]. 杨亚蕾.武汉大学 2005
[4]《晏子春秋》的文学史意义[D]. 周云钊.曲阜师范大学 2005
[5]晏子形象及其源流研究[D]. 祝玲凤.福建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22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2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