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韩柳文比较批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05:07
  文学史中的人物并称及其比较,具有一定的文学批评意义,可以体现作家的成就与特色,其演变过程尤见作家文学史地位的变化,显出不同时代文学风气与审美走向。“韩柳”并称及其比较就具有这方面的代表意义。本文致力于把历代韩柳文比较批评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结合观念形态与文学实态的相资互动,检证历代韩柳文接受与评价理念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并从散文史与文学批评史积累演变中理解韩柳作为文章典范的动态内涵。上编“观念篇”,首先详细地考察韩柳并称的流变定型、宋代韩柳并称的形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指出近现代论著中把韩柳树为古文运动领袖的观点实乃受宋人影响,虽然这种观点不符合历史事实,但却是宋人文学理论上的一大创获。其次从共同推尊、扬此抑彼与二者共贬、文章层面上的客观比较及异同共存的融通观等几方面,较为详细地考察从自宋迄清的韩柳文比较批评形态。最后从林纾《韩柳文研究法》、中国文学史中的韩柳书写、章士钊《柳文指要》等几个方面,探讨自近代以来韩柳文逐渐摆脱历代扬此抑彼的纠缠困扰而定成散文史上并峙双峰的历程。中编“师承篇”。韩柳不但汲取先秦西汉文章之精髓,亦采八代美文之菁华,在取法的同时,更有新变与独创,如此才创出“古文”...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学界研究现状
    三 学界研究的不足及可开拓之处
    四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上编 观念篇
    第一章 并称:韩柳文比较批评的开始
        第一节 韩愈“文宗”地位在中唐的确立
        第二节 唐人批评视野中的柳文
        第三节 杜牧首标韩柳与《旧唐书》韩柳比较之发端
        第四节 宋人的推举之功与韩柳并称的定型及影响
    第二章 自宋迄清的韩柳文比较批评形态
        第一节 共同推尊
        第二节 扬此抑彼与二者同贬
        第三节 文章层面上具体客观的韩柳比较
        第四节 异同共存的融通观
    第三章 近现代韩柳文比较的书写常态及其定型
        第一节 林纾《韩柳文研究法》并尊韩柳的学术史意义
        第二节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韩柳书写
    第四章 书写常态中的“异调”:章士钊《柳文指要》及其扬柳抑韩之思想
        第一节 引言:“辟韩”的底色
        第二节 文学上翻案的本领
        第三节 文学之外的比较
        第四节 余论
中编 师承篇
    第五章 韩柳文与六经
        第一节 韩柳文与《诗经》
        第二节 韩柳文与《尚书》
        第三节 韩柳文与礼
        第四节 韩柳文与《易经》
        第五节 韩柳文与《春秋》
    第六章 韩柳文与史书
        第一节 韩柳文与《史记》、《汉书》
        第二节 韩柳文与春秋三传
        第三节 韩柳文与《国语》、《战国策》
    第七章 韩柳文与诸子
        第一节 韩柳文与《孟子》
        第二节 韩柳文与《庄子》及其他诸子
    第八章 韩柳文与西汉、六朝文
        第一节 韩柳文与二司马
        第二节 韩柳文与扬雄
        第三节 韩柳文与西汉其他作家
        第四节 韩柳文与六朝文
    小结
下编 文体篇
    第九章 韩柳文体之比较批评
        第一节 文话中的韩柳文体比较批评
        第二节 以选本为基础的韩柳文体比较批评
    第十章 韩柳文本的实证研究与批评的互动:以墓志文体为讨论中心
        第一节 韩愈墓志的文体新变
        第二节 因“尊体”而致“变体”:韩愈墓志文体新变之成因新论
        第三节 柳宗元墓志:文体新变与作者情感融合的典范之作
    小结 文本实证研究对批评的应证与修正
附表: 选本选韩柳文统计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2939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39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9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