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梁实秋的道德实践和文学实践中探析其文化理想

发布时间:2020-12-28 05:34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知识、观念、思想上都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评和反省。梁实秋是“五四”的在场者,论及梁实秋的文学实践和文化理想,先从其对心性、道德的理解和实践谈起,从整体来看,梁实秋对心性、道德的理解是对朱子的“性即理”“心统性情”之说的继承,是对儒家思想在近代的一次实践。梁实秋对于心性道德的理解,是从何发展而来?根据本论文的研究,移用《尚书》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乃是梁实秋道德哲学的终极关怀本质,透过梁实秋具体的道德实践和文学实践,可以看出其糅合心性观思想的核心。与当时的西化思潮和反西化思潮形成对照的是,梁实秋与“五四”主流知识分子不同,梁实秋选择相对保守的文化态度,既不激进,也不拘于传统。在对世事的关怀中,保持传统知识分子若即若离的姿态,以平实、理性、冲淡、敦厚的人生观以及处事方式,对待生活、对待文学,建构起他所憧憬的道德世界和人文世界,文学实践是其文化构想的言说,道德实践是其文化构想的深度印证,文学实践和道德实践共同构成其敦厚崇理、开明至诚的文化理想的实践。这种文化理想充分表现在他的道德实践和文学实践中,本文正是从梁实秋的道德实践和文学实践入手,...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梁实秋之学思历程与道德实践
    第一节 梁实秋之学思历程
    第二节 梁实秋理性道德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第二章 梁实秋的情思历程和文学(文化)实践
    第一节 梁实秋的情思历程与文化心态
    第二节 梁实秋的生命情怀与文化选择
第三章 梁实秋的糅合心性观与文化理想
    第一节 基于穷达观基础上的糅合心性观
    第二节 糅合心性观统摄下的文化理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地位——兼谈认识梁实秋的方法[J]. 刘锋杰.  中国文学研究. 1990(04)



本文编号:2943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43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1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