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美术教育让民族文化由“遗产”转向“资源”

发布时间:2021-01-27 14:18
  在全球化的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首先应客观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多样性文化特点,实现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激活民族性格中的文化基因。美术学科涉及中华民族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形态,从多样性文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入图像学、艺术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与观察方法,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实现当代文化资源的转变,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为美术学科实现社会价值提供更多样的思考。 

【文章来源】:美育学刊. 2020,11(0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美术是“多元一体”文化的视觉呈现
二、从“遗产”到“资源”的认识转变
三、实现民族文化资源化的途径
    (一)图像学的介入——物质文化遗产
    (二)艺术人类学的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遗产资源论——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七[J]. 方李莉,王永健,孟凡行.  民族艺术. 2016(02)
[2]民族文化遗产的国家认同价值[J]. 马翀炜,戴琳.  云南社会科学. 2013(04)
[3]从遗产到资源:西部人文资源研究[J]. 方李莉.  民族艺术. 2009(02)
[4]师承一事重千钧——中国画学中传统血脉的延续问题[J]. 王宁宇.  美术观察. 2008(10)
[5]近三十年中国美术理论研究略述[J]. 陈池瑜.  美术观察. 2008(03)
[6]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模式的反思[J]. 王宏恩.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7(01)



本文编号:3003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03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3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