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涛与魏晋易代
发布时间:2021-02-08 10:56
魏晋易代之际,儒家的正统观念有消解之势,此时涌现出很多追求幽虚玄远、放诞不羁的名士。其中以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刘伶、王戎组成的“竹林七贤”尤为著名。山涛虽是竹林七贤中的成员,但他精神旨趣却与其他人不尽相同,因此本文拟对山涛进行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分析研究。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为山涛及其竹林交游。主要是从山涛的生平家世,生长环境对他进行考察。旨在分析山涛青年时期的思想特点以及成长经历,尤其是与竹林诸人的交游和司马氏的姻亲关系,对他的仕宦经历做一个整理。第二章为魏晋易代和山涛的思想特点。主要是探讨山涛的人格思想,山涛与竹林其他诸人不同在于,他的思想并不完全是超脱和出世的,而是处处体现出儒家思想的痕迹,同时又融合玄学思想,因此有必要对他的人生思想做一个系统的梳理。第三章从山涛嵇康的作品看其思想分歧。嵇康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与山涛的人生追求可以说是泾渭分明,而且嵇康生前还写了与山涛的绝交书。但嵇康死后,山涛却举荐嵇康的儿子为官。山涛本身文学创作不多,欲全面深刻挖掘其内在思想,就必须从他和嵇康的思想分歧以及他的《山公启事》作为切入点,方能有迹可循。山涛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在那个时代...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竹林交游与山涛经历
一、 山涛入仕与司马氏集团的关系
二、 山涛隐逸与竹林名士的关系
第二章 魏晋易代和山涛思想
一、 山涛的儒家思想
二、 山涛的玄学思想
三、 玄儒合流与山涛“顺时通变”观
第三章 士大夫精神嬗变与山涛、嵇康的思想分歧
一、 《山公启事》所见山涛思想
二、 山涛、嵇康的思想分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涛对竹林之游的功过[J]. 赵剑敏.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2]简论竹林七贤的隐逸[J]. 申华岑. 焦作大学学报. 2010(02)
[3]魏晋南北朝皇帝征召制度述略[J]. 张旭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06)
[4]竹林七贤聚散考[J]. 贾玉海.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7)
[5]嵇康父子与山涛[J]. 郑祖襄. 艺术百家. 2009(03)
[6]从情礼关系看竹林七贤的生命意识[J]. 刘学武.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7]山涛之再解读——兼谈与怀文化之关系[J]. 梁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8]山涛政治心态与政治人格再析[J]. 刘明辉.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01)
[9]阮籍、嵇康与魏晋庄学[J]. 马晓乐. 理论学刊. 2008(12)
[10]竹林之游的时间考辨[J]. 李军. 文教资料. 2008(27)
硕士论文
[1]论《世说新语》与魏晋士人的审美风尚[D]. 张书进.新疆大学 2008
[2]论“魏晋风度”与《世说新语》[D]. 赵欣.内蒙古大学 2006
[3]竹林七贤庄学接受研究[D]. 张晨霞.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23814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竹林交游与山涛经历
一、 山涛入仕与司马氏集团的关系
二、 山涛隐逸与竹林名士的关系
第二章 魏晋易代和山涛思想
一、 山涛的儒家思想
二、 山涛的玄学思想
三、 玄儒合流与山涛“顺时通变”观
第三章 士大夫精神嬗变与山涛、嵇康的思想分歧
一、 《山公启事》所见山涛思想
二、 山涛、嵇康的思想分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涛对竹林之游的功过[J]. 赵剑敏.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2]简论竹林七贤的隐逸[J]. 申华岑. 焦作大学学报. 2010(02)
[3]魏晋南北朝皇帝征召制度述略[J]. 张旭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06)
[4]竹林七贤聚散考[J]. 贾玉海.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7)
[5]嵇康父子与山涛[J]. 郑祖襄. 艺术百家. 2009(03)
[6]从情礼关系看竹林七贤的生命意识[J]. 刘学武.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7]山涛之再解读——兼谈与怀文化之关系[J]. 梁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8]山涛政治心态与政治人格再析[J]. 刘明辉.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01)
[9]阮籍、嵇康与魏晋庄学[J]. 马晓乐. 理论学刊. 2008(12)
[10]竹林之游的时间考辨[J]. 李军. 文教资料. 2008(27)
硕士论文
[1]论《世说新语》与魏晋士人的审美风尚[D]. 张书进.新疆大学 2008
[2]论“魏晋风度”与《世说新语》[D]. 赵欣.内蒙古大学 2006
[3]竹林七贤庄学接受研究[D]. 张晨霞.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23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23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