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史论纲
发布时间:2021-02-14 22:29
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及当代文学史的编纂,在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经历了从高到低又逐渐上升的过程。纵观当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当代文学史的编纂无法脱离对新文学史的借鉴,并且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与当代文学学科的建立、课程的设置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经过理论及实践的积累,当代文学史书写证明了其存在的价值,本文以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史为研究对象,从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的梳理出发,将当代文学史的编纂放在历史的视野中展开,力图理清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史的演变脉络。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的开端及发展
第一节 当代文学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当代文学史概念命名的历史背景
一、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对文学史的影响
二、新文学及现代文学史的延续
第二章 当代文学史著概览
第一节 80年代以前的当代文学史编纂
第二节 80年代的当代文学史编纂
第三节 “当代文学”能否写史的争论
第四节 1985年以后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热潮
一、“20世纪大文学观”的提出
二、“重写文学史”的提出
第三章 当代文学史集体编纂向个人化书写的转变
第一节 当代文学史的集体编纂
一、集体编纂的特点
二、个性并存的集体编纂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个人化书写
第三节 当代文学史家及其代表史著解读
一、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与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二、其他几部有影响的当代文学史著作
第四章 当代文学史编纂的进步
第一节 当代文学史个案分析——郭小川现象
第二节 海峡两岸当代文学史
结语——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未来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编年史体例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J]. 甘浩,张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2]打工文学的正名与当代文学史的写作[J]. 何希凡.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3]反观与评判——对九十年代以来教材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纂的反思[J]. 曹金合. 社会科学论坛. 2011(07)
[4]在尴尬中叙述文学的历史——质疑“当代文学史”[J]. 魏巍. 当代文坛. 2011(04)
[5]“文革”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发生——从几个会议说起[J]. 李云.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1(06)
[6]有形的书写与无形的建构——论文学史的显性文本与隐性书写[J]. 赵伟东. 文艺争鸣. 2011(09)
[7]浅论文本研究与文学史写作的新构想[J]. 黄萍阁. 改革与开放. 2011(08)
[8]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叙述”问题[J]. 席扬. 民族文学研究. 2011(02)
[9]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替代言说”——传统形式的断流与缺位[J]. 方汉文. 广东社会科学. 2011(02)
[10]论当代“历史化”思潮及其反思[J]. 颜水生. 南方文坛. 2011(02)
硕士论文
[1]追求“史”的分量 写“史”意识的灌注[D]. 何杨.辽宁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33969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的开端及发展
第一节 当代文学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当代文学史概念命名的历史背景
一、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对文学史的影响
二、新文学及现代文学史的延续
第二章 当代文学史著概览
第一节 80年代以前的当代文学史编纂
第二节 80年代的当代文学史编纂
第三节 “当代文学”能否写史的争论
第四节 1985年以后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热潮
一、“20世纪大文学观”的提出
二、“重写文学史”的提出
第三章 当代文学史集体编纂向个人化书写的转变
第一节 当代文学史的集体编纂
一、集体编纂的特点
二、个性并存的集体编纂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个人化书写
第三节 当代文学史家及其代表史著解读
一、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与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二、其他几部有影响的当代文学史著作
第四章 当代文学史编纂的进步
第一节 当代文学史个案分析——郭小川现象
第二节 海峡两岸当代文学史
结语——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未来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编年史体例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J]. 甘浩,张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2]打工文学的正名与当代文学史的写作[J]. 何希凡.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3]反观与评判——对九十年代以来教材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纂的反思[J]. 曹金合. 社会科学论坛. 2011(07)
[4]在尴尬中叙述文学的历史——质疑“当代文学史”[J]. 魏巍. 当代文坛. 2011(04)
[5]“文革”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发生——从几个会议说起[J]. 李云.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1(06)
[6]有形的书写与无形的建构——论文学史的显性文本与隐性书写[J]. 赵伟东. 文艺争鸣. 2011(09)
[7]浅论文本研究与文学史写作的新构想[J]. 黄萍阁. 改革与开放. 2011(08)
[8]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叙述”问题[J]. 席扬. 民族文学研究. 2011(02)
[9]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替代言说”——传统形式的断流与缺位[J]. 方汉文. 广东社会科学. 2011(02)
[10]论当代“历史化”思潮及其反思[J]. 颜水生. 南方文坛. 2011(02)
硕士论文
[1]追求“史”的分量 写“史”意识的灌注[D]. 何杨.辽宁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33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33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