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三个英译本的求真务实度对比
发布时间:2021-03-02 02:40
不同译者因自身文化背景和翻译理念的差异,其译文效果各异。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求真务实连续统模式出发,对比分析《归去来兮辞》三个英译本,探究译文诗体和诗情不同程度的求真性与务实性,并简析译者行为差异原因。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上). 2020,(03)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译者行为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三.《归去来兮辞》三译本“求真务实”度对比分析
1.诗体翻译
2.诗歌情感传递
(1)置身自然的悠然
(2)家人相聚的欣喜
(3)乐天知命的情操
四.译者行为差异简析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论林语堂的翻译观——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英译为例[J]. 龚爱华,任芳.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本文编号:3058442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上). 2020,(03)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译者行为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三.《归去来兮辞》三译本“求真务实”度对比分析
1.诗体翻译
2.诗歌情感传递
(1)置身自然的悠然
(2)家人相聚的欣喜
(3)乐天知命的情操
四.译者行为差异简析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论林语堂的翻译观——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英译为例[J]. 龚爱华,任芳.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本文编号:3058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058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