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批评主体研究 ——从文体学角度切入
发布时间:2021-04-07 22:05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批评发展的巅峰时期,在古代文论长河中具有承前启后的转折性意义。这一阶段虽然政局动荡、南北对峙,但在文学批评领域,却繁花似锦、成就斐然。中国文论的重要批评思想和诗学观念都孕育、脱胎于这一时期。前后四百年间,不仅诞生了曹丕、挚虞、陆机、刘勰、钟嵘、萧统等杰出的批评家,而且批评文体体式多样,风貌独具,尤其是论文体、专著体的问世,或体大考周,或思深意远;而骈体、赋体、诗体的出现,更是美轮美奂,千古绝唱!这一阶段批评文体具有浓郁的诗性特征和鲜明的思辨色彩,体现出独有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征。魏晋南北朝批评文体继往开来,百花争鸣,异彩纷呈,在承传、吸纳中又有新的突破与开创,体现出批评家建构文体的别具匠心和进行创造的非凡智慧。在这前后400余年里,士人中不同类型批评家都热情地参与“论文”,其类型之众多,批评之活跃,参与之广泛,探讨之深入,在批评史上绝无仅有。本文立足于魏晋南北朝纷纭复杂的批评文体,首次从文体学角度深入考察这一阶段数十位批评家,既有面的透视,也有点的聚焦,将宏观研究与文本考察相结合,全面剖析不同文论家精心建构文体时的批评自觉、批评思维、批评方法和批评策略。同时探秘在这个...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中国古代批评主体研究回顾
二、文体学概况
三、文体学切入的路径及角度
四、本选题的缘由与思路
五、研究方法、意义及创新点
第一章 "批评家"与"批评文体"之关系
第一节 中外学者论"批评文体"
一、西方:"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
二、中国:"我所评论的就是我!"
三、国内当前对"批评主体"与"文体"关系的初步认识与探讨
四、小结:批评主体和文体之辩证关系
第二节 古代批评家:批评文体的精心创造者
一、制约文体形成、影响文体及面貌的多维因素
二、建构不同文体的主体根由
三、在"二度创造"中实现审美超越
第三节 古代批评文体:批评家的独特"面孔"与"名片"
一、批评家诗学思想的载体
二、批评家个性特征的流露
三、批评家审美旨趣的折射
四、批评家表现手法的舞台
第二章 批评自觉与文体的独立及成熟
第一节 批评缘由与文体的多元化
一、子、史著作家评述文学:文体试图走出"寄生"与"随意"
二、对创作的总结和体认:序跋体的延续
三、话题切磋与经验交流:书信体的兴起
四、对写作规律的深入探讨:论体与专著体的诞生
五、对文坛风气的规范与引导:选本体的成熟
六、公文·纪实·抒怀·教育:其它批评文体的新生
第二节 批评家"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一、批评家独立身份的认识与追求
二、对批评本体的多维思考:"批评"为何?
三、批评主体素养的诉求与建构
四、批评体系的设想与建构
五、对"知音"的渴盼与呼唤
第三节 批评家类型与文体风貌
一、政治家与批评文体
二、哲学家与批评文体
三、学者与批评文体
四、诗人作家与批评文体
五、史学家与批评文体
六、前辈长者与批评文体
第三章 批评思维与文体的诗性及思辨
第一节 思维特征与文体的理论品性
一、互渗性与交替性
二、层次感与辩证性
三、系统性与多样化
四、深广性与批判性
第二节 思维方式与文体的诗性特征
一、直觉、感悟、体味与文体的灵动美化
二、理论具象化与文体的审美性
三、隐喻与文体的深层意味
四、偶对思维与文体的形式之美
第三节 科学思维与文体的思辨之美
一、本末思维与文体的体系建构
二、系统思维与文体的宏富精微
三、惟务折衷与文体的圆融通达
第四章 批评方法与文体的品味
第一节 意象-譬喻批评与文体的艺术性
一、意象内涵及来源
二、意象-譬喻批评的蔓延:人物品评的催发
三、此种批评方法在魏晋南北朝的表现及审美分类
四、此种批评对后世文论之影响
五、此种批评对营造文体品味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节 品第-比较批评与文体的科学性
一、品第法与文体
二、比较法与文体
第三节 摘句-类推法与文体的二重性
一、摘句法与文体
二、类推法与文体
第五章 批评策略与文体的新变及特征
第一节 转化:文体的思辨性和体系性
一、向社会风尚领域寻求批评方法
二、接受玄学的熏陶
三、面对佛学的冲击
第二节 吸纳:对传统的继承与推进
一、著述体例
二、批评教训
三、赋注批评
第三节 互渗:文体之间的熏染与融通
一、骈、赋体的诗化
二、魏晋批评文体的赋化
三、南北朝批评文体的骈化
结语:对中国当前批评家建构文体的针砭与救弊
一、失落与反思:当代批评家何为?
二、多元-诗性-风采:当前批评文体何去何从?
附录一:魏晋南北朝近400年重要批评家及代表文论参照表
附录二:古今不同学者对魏晋南北朝批评家、文体及阶段特征的相关评析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代表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文论语体嬗变之我见——与李小兰博士商榷[J]. 邓心强. 学术界. 2010(01)
[2]严羽诗学思想的突围新变与悲剧意蕴[J]. 邓心强.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04)
[3]从文体学视角看古代诗学的发展规律[J]. 邓心强.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3)
[4]“文如其人”研究述评[J]. 邓心强.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9(02)
[5]“文如其人”观的写作特点及其启示[J]. 邓心强. 重庆社会科学. 2009(03)
[6]论《文心雕龙》的诗性言说[J]. 刘金波,李小兰. 理论月刊. 2009(03)
[7]骈体文论与骈体文学——论《文心雕龙》的文体价值[J]. 李小兰. 长江学术. 2008(04)
[8]论批评功能与批评文体[J]. 李小兰. 宁夏社会科学. 2008(04)
[9]两汉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J]. 郭玉生. 南都学坛. 2008(04)
[10]论学术形态与批评文体[J]. 李小兰.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03)
博士论文
[1]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 赵慧平.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思维方式差异的文化追问[D]. 李敏.广西师范大学 2008
[2]论苏轼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D]. 卜晓娟.湖南师范大学 2007
[3]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认识论构成及其转型[D]. 张群.广西师范大学 2007
[4]论中国古代文论中“以象譬喻”的批评方法[D]. 徐菊.扬州大学 2006
[5]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与主体性建构[D]. 唐冬琳.江西师范大学 2006
[6]中国古代论诗诗的研究[D]. 严小玲.华中师范大学 2005
[7]金圣叹的心态与文学批评[D]. 张军.华中师范大学 2004
[8]试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文体的特征及其成因[D]. 阎霞.华中师范大学 2003
[9]论比[D]. 王小红.福建师范大学 2003
[10]金圣叹文学批评的主体性研究[D]. 曾凡盛.湖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24270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中国古代批评主体研究回顾
二、文体学概况
三、文体学切入的路径及角度
四、本选题的缘由与思路
五、研究方法、意义及创新点
第一章 "批评家"与"批评文体"之关系
第一节 中外学者论"批评文体"
一、西方:"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
二、中国:"我所评论的就是我!"
三、国内当前对"批评主体"与"文体"关系的初步认识与探讨
四、小结:批评主体和文体之辩证关系
第二节 古代批评家:批评文体的精心创造者
一、制约文体形成、影响文体及面貌的多维因素
二、建构不同文体的主体根由
三、在"二度创造"中实现审美超越
第三节 古代批评文体:批评家的独特"面孔"与"名片"
一、批评家诗学思想的载体
二、批评家个性特征的流露
三、批评家审美旨趣的折射
四、批评家表现手法的舞台
第二章 批评自觉与文体的独立及成熟
第一节 批评缘由与文体的多元化
一、子、史著作家评述文学:文体试图走出"寄生"与"随意"
二、对创作的总结和体认:序跋体的延续
三、话题切磋与经验交流:书信体的兴起
四、对写作规律的深入探讨:论体与专著体的诞生
五、对文坛风气的规范与引导:选本体的成熟
六、公文·纪实·抒怀·教育:其它批评文体的新生
第二节 批评家"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一、批评家独立身份的认识与追求
二、对批评本体的多维思考:"批评"为何?
三、批评主体素养的诉求与建构
四、批评体系的设想与建构
五、对"知音"的渴盼与呼唤
第三节 批评家类型与文体风貌
一、政治家与批评文体
二、哲学家与批评文体
三、学者与批评文体
四、诗人作家与批评文体
五、史学家与批评文体
六、前辈长者与批评文体
第三章 批评思维与文体的诗性及思辨
第一节 思维特征与文体的理论品性
一、互渗性与交替性
二、层次感与辩证性
三、系统性与多样化
四、深广性与批判性
第二节 思维方式与文体的诗性特征
一、直觉、感悟、体味与文体的灵动美化
二、理论具象化与文体的审美性
三、隐喻与文体的深层意味
四、偶对思维与文体的形式之美
第三节 科学思维与文体的思辨之美
一、本末思维与文体的体系建构
二、系统思维与文体的宏富精微
三、惟务折衷与文体的圆融通达
第四章 批评方法与文体的品味
第一节 意象-譬喻批评与文体的艺术性
一、意象内涵及来源
二、意象-譬喻批评的蔓延:人物品评的催发
三、此种批评方法在魏晋南北朝的表现及审美分类
四、此种批评对后世文论之影响
五、此种批评对营造文体品味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节 品第-比较批评与文体的科学性
一、品第法与文体
二、比较法与文体
第三节 摘句-类推法与文体的二重性
一、摘句法与文体
二、类推法与文体
第五章 批评策略与文体的新变及特征
第一节 转化:文体的思辨性和体系性
一、向社会风尚领域寻求批评方法
二、接受玄学的熏陶
三、面对佛学的冲击
第二节 吸纳:对传统的继承与推进
一、著述体例
二、批评教训
三、赋注批评
第三节 互渗:文体之间的熏染与融通
一、骈、赋体的诗化
二、魏晋批评文体的赋化
三、南北朝批评文体的骈化
结语:对中国当前批评家建构文体的针砭与救弊
一、失落与反思:当代批评家何为?
二、多元-诗性-风采:当前批评文体何去何从?
附录一:魏晋南北朝近400年重要批评家及代表文论参照表
附录二:古今不同学者对魏晋南北朝批评家、文体及阶段特征的相关评析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代表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文论语体嬗变之我见——与李小兰博士商榷[J]. 邓心强. 学术界. 2010(01)
[2]严羽诗学思想的突围新变与悲剧意蕴[J]. 邓心强.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9(04)
[3]从文体学视角看古代诗学的发展规律[J]. 邓心强.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3)
[4]“文如其人”研究述评[J]. 邓心强.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09(02)
[5]“文如其人”观的写作特点及其启示[J]. 邓心强. 重庆社会科学. 2009(03)
[6]论《文心雕龙》的诗性言说[J]. 刘金波,李小兰. 理论月刊. 2009(03)
[7]骈体文论与骈体文学——论《文心雕龙》的文体价值[J]. 李小兰. 长江学术. 2008(04)
[8]论批评功能与批评文体[J]. 李小兰. 宁夏社会科学. 2008(04)
[9]两汉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J]. 郭玉生. 南都学坛. 2008(04)
[10]论学术形态与批评文体[J]. 李小兰.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03)
博士论文
[1]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 赵慧平.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思维方式差异的文化追问[D]. 李敏.广西师范大学 2008
[2]论苏轼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D]. 卜晓娟.湖南师范大学 2007
[3]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认识论构成及其转型[D]. 张群.广西师范大学 2007
[4]论中国古代文论中“以象譬喻”的批评方法[D]. 徐菊.扬州大学 2006
[5]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与主体性建构[D]. 唐冬琳.江西师范大学 2006
[6]中国古代论诗诗的研究[D]. 严小玲.华中师范大学 2005
[7]金圣叹的心态与文学批评[D]. 张军.华中师范大学 2004
[8]试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文体的特征及其成因[D]. 阎霞.华中师范大学 2003
[9]论比[D]. 王小红.福建师范大学 2003
[10]金圣叹文学批评的主体性研究[D]. 曾凡盛.湖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24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124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