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80后”文学中的逆反色彩

发布时间:2021-04-23 22:21
  “80后”文学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文学现象。伴随着自身的发展与蜕变,“80后”文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其所呈现出的不同于先前的文学品貌,文坛对“80后”文学这一青少年创作现象产生了许多争议。笔者在本篇论文中以文本分析为基础,试图对“80后”文学中体现出的逆反色彩进行了阐释,以期得出“80后”文学的逆反意义和今后的突破方向。论文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三个方面解读“80后”文学中的逆反色彩的表现。一、对传统教育方式的逆反。“80后”作家对应试教育进行了嘲讽与批判,对家长权威和学校教育进行了反抗,颠覆了传统的家长与教师形象。二、对传统爱情观念的逆反。性的表达作为一种逆反,打开了“80后”作家反抗和颠覆传统禁忌的大门。“80后”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既渴望寻求一份纯洁的爱又随意地对待两性关系。三、对传统成长方式的逆反。“80后”作家将关注的重点深入到表现个体精神的无处皈依,对现实的反抗、叛逆与疏离,对既有规训和磨练方式的拒绝。第二部分分析了“80后”文学中逆反色彩产生的原因。一是社会时代背景。“80后”孤独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他们在走向社会时会面临更大的人际冲突,进而产生强烈的逆...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80后”文学中逆反色彩的表现
    第一节 对传统教育方式的逆反——自由主题
    第二节 对传统成长模式的逆反——流浪主题
    第三节 对传统爱情观念的逆反——性主题
第二章 “80后”文学中的逆反色彩的形成原因
    第一节 社会时代背景——独生子女特殊的成长经历
    第二节 多元文化语境——传统文化失传与外来文化涌入
    第三节 亚文化接受群体——青少年读者的情感共鸣
第三章 “80后”写作的逆反意义和突破方向
    第一节 逆反的意义
    第二节 超越逆反——“80后”文学的突破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俗女性与纯净美人——中日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比较[J]. 陈丽.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07)
[2]“五四精神”与中国新文学[J]. 刘中树.  社会科学辑刊. 2008(02)
[3]自戕的青春,拼贴的游戏——“80后”文学批评[J]. 曹霞.  艺术评论. 2007(07)
[4]“80后”写作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J]. 鞠晶晶.  中国科技信息. 2006(24)
[5]韩寒论[J]. 张丽军.  文艺争鸣. 2006(03)
[6]被主流冷落的“80后写作”[J]. 马相武.  艺术评论. 2005(12)
[7]“80后”现象的教育思考[J]. 蔡伟.  中国教育学刊. 2005(01)
[8]“80后”:徘徊在市场与文学、追捧与冷落之间[J]. 白烨,冯昭.  中国图书评论. 2005(01)
[9]崛起之后——关于“80后”的答问[J]. 白烨,张萍.  南方文坛. 2004(06)
[10]“80后”的挑战,或批评的迟暮[J]. 吴俊.  南方文坛. 2004(05)

硕士论文
[1]“80后”青春主题写作的文化现象探析[D]. 袁丹丹.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青春与成长[D]. 魏娜娜.山东大学 2007
[3]新世纪初的文化语境与“80后”文学创作[D]. 沈佳.上海师范大学 2007
[4]“80后”写作与青年亚文化[D]. 苏文清.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56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156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d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