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对《老子》的继承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1-06-05 16:43
《淮南子》是西汉初期淮南王刘安召集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由于去战国、秦朝不远,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汉初思想文化特点在《淮南子》中得到了集中体现。《老子》思想是中国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淮南子》作为集黄老道家思想之大成的一部著作,《老子》是其直接引用最多的典籍。《淮南子》中记载老子其人其事的有四处,全书直接引用老子的言论有七十七处,其中《道应训》中有五十七处。由此可见著作者对老子之推崇,对其思想体系之深研。《淮南子》对于《老子》之道,既一脉相承,又有传承之路上的发展与嬗变,对于所引《老子》不是简单地照搬套用,而是有了自己的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入,引入了新的理念和观点,在具体阐述时候观点也更加全面。刘安创作《淮南子》的初衷,就是要找出人生吉凶祸福的根源,探讨社会治乱兴亡的规律,建立一套适合汉代一统的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主旨的理论系统。他引《老子》作为理论支持,又发展、改造了所引观点以明己志。《老子》出自中国思想最开放最多元化的“诸子百家”时期,《淮南子》继承了《老子》思想中的核心体系,又因自身处于变革期而充满了时代所赋予的思辨精神、反思精神和创新精神,《淮南子》之后的汉...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淮南子》和《老子》概述
第一节 《淮南子》概述
第二节 《老子》概述
第三节 《淮南子》引《老子》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 《淮南子》对《老子》文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淮南子》文学审美观对《老子》真、朴之美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 《淮南子》文学创作观对《老子》尚拙与虚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章 《淮南子》对《老子》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自然之"道"的生成演化
第二节 "自然"是"得道"唯一途径
第三节 法自然的人生态度
第四章 《淮南子》对《老子》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理想社会:至德之世与小国寡民
第二节 理想君主:有道之主与圣人之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淮南子》的文学价值[J]. 吕书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2]《淮南子》文艺理想观[J]. 方国武.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3]《淮南子》文艺思想四论[J]. 孙纪文.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3)
[4]《淮南子》文艺创作观念研究[J]. 孙纪文. 固原师专学报. 2002(04)
[5]《淮南子》的成书、传播与影响[J]. 陈广忠. 船山学刊. 1996(02)
[6]《淮南子》对道范畴的理论深化[J]. 张运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4)
[7]《淮南子》与墨家[J]. 陈广忠. 孔子研究. 1995(02)
[8]《淮南子》道论新探[J]. 丁原明. 齐鲁学刊. 1994(06)
[9]《淮南子》美学思想初探[J]. 黎孟德. 四川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01)
本文编号:3212532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淮南子》和《老子》概述
第一节 《淮南子》概述
第二节 《老子》概述
第三节 《淮南子》引《老子》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 《淮南子》对《老子》文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淮南子》文学审美观对《老子》真、朴之美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 《淮南子》文学创作观对《老子》尚拙与虚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章 《淮南子》对《老子》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自然之"道"的生成演化
第二节 "自然"是"得道"唯一途径
第三节 法自然的人生态度
第四章 《淮南子》对《老子》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理想社会:至德之世与小国寡民
第二节 理想君主:有道之主与圣人之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淮南子》的文学价值[J]. 吕书宝.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2]《淮南子》文艺理想观[J]. 方国武.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3]《淮南子》文艺思想四论[J]. 孙纪文.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3)
[4]《淮南子》文艺创作观念研究[J]. 孙纪文. 固原师专学报. 2002(04)
[5]《淮南子》的成书、传播与影响[J]. 陈广忠. 船山学刊. 1996(02)
[6]《淮南子》对道范畴的理论深化[J]. 张运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4)
[7]《淮南子》与墨家[J]. 陈广忠. 孔子研究. 1995(02)
[8]《淮南子》道论新探[J]. 丁原明. 齐鲁学刊. 1994(06)
[9]《淮南子》美学思想初探[J]. 黎孟德. 四川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01)
本文编号:3212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21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