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英译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0 09:01
郁达夫先生的经典散文《故都的秋》是其重要的抒情散文创作,张培基和张梦井先生都对原作进行了翻译。顺应论认为,语言选择的不同会直接导致相同的源语文本的翻译产生差异。研究发现,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顺应程度各不相同。张培基先生为达到英文搭配的合适度而进行了部分改动,翻译较为灵活,张梦井先生为了尽量地使文本看上去一目了然,很多时候只译出词的基本义而非延伸义,更为平白。
【文章来源】: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9(0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故都的秋》译本对比
(一)从对于语境的顺应程度来对比译本
(二)从对于结构的顺应程度来对比译本
(三)从顺应的动态性程度来对比译本
(四)从顺应的意识程度来对比译本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顺应论的选择观看《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英西译本[J]. 刘广璐. 海外英语. 2020(06)
[2]语境顺应论视角下的诗歌翻译研究——以“A Red,Red Rose”三个汉译本为例[J]. 柯玲娜. 海外英语. 2020(05)
[3]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J]. 牛艳. 海外英语. 2019(22)
[4]浅谈顺应论[J]. 颜慧佳. 校园英语. 2016(10)
[5]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选择与翻译[J]. 张晨虹,武峰. 商. 2013(09)
[6]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标准[J]. 辛春晖.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本文编号:3292533
【文章来源】: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9(0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故都的秋》译本对比
(一)从对于语境的顺应程度来对比译本
(二)从对于结构的顺应程度来对比译本
(三)从顺应的动态性程度来对比译本
(四)从顺应的意识程度来对比译本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顺应论的选择观看《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英西译本[J]. 刘广璐. 海外英语. 2020(06)
[2]语境顺应论视角下的诗歌翻译研究——以“A Red,Red Rose”三个汉译本为例[J]. 柯玲娜. 海外英语. 2020(05)
[3]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J]. 牛艳. 海外英语. 2019(22)
[4]浅谈顺应论[J]. 颜慧佳. 校园英语. 2016(10)
[5]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选择与翻译[J]. 张晨虹,武峰. 商. 2013(09)
[6]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标准[J]. 辛春晖.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本文编号:3292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29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