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监狱叙事话语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1-10-17 20:52
监狱叙事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较少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从监狱叙事的角度切入,梳理并分析了1949—2010年期间文学叙事中监狱的呈现方式及嬗变历程,考察了各个时段文学监狱叙事的不同思想风貌和价值追求,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外因与内因,揭示了中国当代社会变迁过程中种种引人深思的文化心理现象,本文将之视为中国当代文学监狱叙事话语的隐喻。从历时维度看,中国文学中的监狱叙事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向自觉演变的过程。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监狱叙事基本上处于不自觉状态,监狱题材的非独立性、叙事话语的神话化是其重要表征,但是作为当代文学监狱叙事的渊源,中国古代文学监狱叙事中所凝结的某些文化价值仍然时常会出现在当代文学监狱叙事的话语之中。随着中国监狱体制文化的现代转型,近代文学中出现了以《活地狱》为代表的具有某种自觉性的监狱叙事,其自觉性主要表现为对西方监狱体制的向往以及这种向往所包含的“现代性”诉求。中国现代文学监狱叙事已经完全自觉,监狱题材的独立性、叙事话语的政治性和文学表现的深刻性是其主要特征。然而受意识形态影响,这些叙事大都在不同程度上遮蔽了中国监狱体制改良的现代化成果。而综观中国当代...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内容与动机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理论及方法
2 走向自觉:中国当代监狱叙事的历史渊源
2.1 中国古代文化中监狱的意涵
2.2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监狱叙事
2.3 中国近代文学中的监狱叙事
2.4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监狱叙事
3 建构正典:"十七年"文学监狱叙事的话语伦理
3.1 "十七年"文学监狱叙事的话语机制
3.2 "十七年"文学监狱叙事的话语特征
3.3 "十七年"文学监狱叙事的政治伦理
3.4 "十七年"文学监狱叙事的历史余韵
4 重构价值:新时期"大墙文学"的启蒙诉求
4.1 新时期文学监狱叙事的厚积薄发
4.2 从维熙:"大墙文学之父"的"阵地"
4.3 张贤亮:"大墙文学之叔"的"感觉"
4.4 新时期"大墙文学"的断裂及精神危机
5 走向多元:新世纪监狱文学的"深度叙事"
5.1 新世纪"主流文化"型监狱文学叙事
5.2 新世纪"亚文化"型文学监狱叙事
5.3 新世纪"研究"型文学监狱叙事
5.4 新世纪文学监狱叙事的艺术症候
6 结语:从政治的到隐喻的
主要参考书目
一、国内论著
二、翻译文献
三、英文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岩》的“阅读生产”和“《红岩》热”的生成[J]. 钱振文. 文艺争鸣. 2007(12)
[2]党史小说《红岩》中的史实讹误[J]. 孙曙. 炎黄春秋. 2004(01)
[3]性别/政治:《青春之歌》的叙事伦理[J]. 王宇. 江苏社会科学. 2003(04)
[4]“徐鹏飞”评说《红岩》[J]. 任可. 春秋. 2001(06)
[5]大墙下的深刻反思——感言从维熙与张贤亮的大墙文学[J]. 杨永贵.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01)
[6]“后新时期”:一种理论描述[J]. 王宁. 花城. 1995(03)
[7]“重要的在于坚守阵地”——从维熙访谈录[J]. 邱华栋. 长江文艺. 1994(07)
[8]建构昨天的辉煌——散谈大墙文学兼评《特定时期的大墙文学》[J]. 臧永清. 社会科学辑刊. 1988(06)
[9]《秘密世界》的历史背景及其他[J]. 杨益言. 文史杂志. 1987(04)
[10]大墙里也有杜鹃花——读《大墙内外》[J]. 孙达佑. 文学自由谈. 1986(06)
本文编号:3442399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内容与动机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理论及方法
2 走向自觉:中国当代监狱叙事的历史渊源
2.1 中国古代文化中监狱的意涵
2.2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监狱叙事
2.3 中国近代文学中的监狱叙事
2.4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监狱叙事
3 建构正典:"十七年"文学监狱叙事的话语伦理
3.1 "十七年"文学监狱叙事的话语机制
3.2 "十七年"文学监狱叙事的话语特征
3.3 "十七年"文学监狱叙事的政治伦理
3.4 "十七年"文学监狱叙事的历史余韵
4 重构价值:新时期"大墙文学"的启蒙诉求
4.1 新时期文学监狱叙事的厚积薄发
4.2 从维熙:"大墙文学之父"的"阵地"
4.3 张贤亮:"大墙文学之叔"的"感觉"
4.4 新时期"大墙文学"的断裂及精神危机
5 走向多元:新世纪监狱文学的"深度叙事"
5.1 新世纪"主流文化"型监狱文学叙事
5.2 新世纪"亚文化"型文学监狱叙事
5.3 新世纪"研究"型文学监狱叙事
5.4 新世纪文学监狱叙事的艺术症候
6 结语:从政治的到隐喻的
主要参考书目
一、国内论著
二、翻译文献
三、英文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红岩》的“阅读生产”和“《红岩》热”的生成[J]. 钱振文. 文艺争鸣. 2007(12)
[2]党史小说《红岩》中的史实讹误[J]. 孙曙. 炎黄春秋. 2004(01)
[3]性别/政治:《青春之歌》的叙事伦理[J]. 王宇. 江苏社会科学. 2003(04)
[4]“徐鹏飞”评说《红岩》[J]. 任可. 春秋. 2001(06)
[5]大墙下的深刻反思——感言从维熙与张贤亮的大墙文学[J]. 杨永贵.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01)
[6]“后新时期”:一种理论描述[J]. 王宁. 花城. 1995(03)
[7]“重要的在于坚守阵地”——从维熙访谈录[J]. 邱华栋. 长江文艺. 1994(07)
[8]建构昨天的辉煌——散谈大墙文学兼评《特定时期的大墙文学》[J]. 臧永清. 社会科学辑刊. 1988(06)
[9]《秘密世界》的历史背景及其他[J]. 杨益言. 文史杂志. 1987(04)
[10]大墙里也有杜鹃花——读《大墙内外》[J]. 孙达佑. 文学自由谈. 1986(06)
本文编号:3442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44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