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与《广陵散》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7 16:05
本文主要以“《广陵散》意象”作为研究视角,以其“形成和传播”为走向,重点研究魏中散大夫嵇康对于文学意象“广陵散”的影响。第一章探讨嵇康与《广陵散》意象形成关系。从嵇康的人格魅力与影响力出发,结合时代背景和中散大夫人生悲剧美解读名士崇拜中的“嵇康情结”,从而研究《广陵散》意象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第二章名为《广陵散》意象的传播,是从嵇康形象在后世文人心中的接受与转化,分析其对意象类型的影响,并从上述资料中分析总结《广陵散》意象所蕴含的文人心态,进而谈及意象内涵和意象传播对后世的影响。目的在于从后世文士诗文中大量涌现的《广陵散》意象中,自反方向审视晋后嵇康的形象接受。第三章从琴曲《广陵散》的历史渊源讲起,分析了几个在学者间争论不休的问题,尤其是驳斥“《广陵散》为《聂政刺韩王曲》改称”的新通说,细数“王相之争”的文史学谬误,肯定嵇康对《广陵散》不可磨灭的艺术创造。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嵇康与《广陵散》意象的形成
1.1 中散大夫嵇康的个人魅力
1.1.1 丰神俊朗且文采风流
1.1.2 坦诚直率而博通众艺
1.1.3 受累入狱并英年早逝
1.2 魏晋南北朝人士的“嵇康情结”
1.2.1 从名士崇拜到嵇康情结
1.2.2 中散大夫形象的神仙道化
2 《广陵散》意象的传播
2.1 《广陵散》意象在后世的流传状况
2.2 《广陵散》意象文人心态及文化美学内涵
2.2.1 散在广陵与古意今思
2.2.2 鸣琴不开至百世知音
2.2.3 千载绝调却风流谁嗣
2.3 《广陵散》意象的价值与影响
2.3.1 个性张扬——意象的文学价值与影响
2.3.2 儒道魅力——意象的思想价值与影响
3 中散大夫和琴曲《广陵散》的历史渊源
3.1 古曲《广陵》与中散大夫“谜”之渊源
3.1.1 《广陵》、《止息》和《广陵散》
3.1.2 《广陵散》、《广陵止息》及其分段小标题
3.1.3 关于嵇康演奏《广陵散》的是与非
3.2 嵇康与《广陵散》新旧通说的文史解读
3.2.1 “托之神鬼也”与《广陵散》“名拍”
3.2.2 “名拍以聂政”引发的“王相之争”
3.2.3 后世文人心中永难灭去的“广陵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和”与“不和”[J]. 尚学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2]嵇康音乐精神及其对当代音乐创作的启示[J]. 段永慧. 长治学院学报. 2011(06)
[3]嵇康哲学新论[J]. 王晓毅. 中国哲学史. 2004(01)
[4]十八拍《广陵散》确系嵇康所作——答家浚同志[J]. 王德埙.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6)
[5]《广陵散》果系嵇康所作吗?[J]. 家浚.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1(04)
[6]琴心合一的审美生命境界——嵇康《琴赋》探微[J]. 皮元珍. 理论与创作. 2000(02)
[7]嵇康《声无哀乐论》及其音乐美学思想探析[J]. 胡郁青,刘嘉. 中国音乐. 2000(01)
[8]论嵇康的著述指趣[J]. 崔富章.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9]论嵇康与《广陵散》——兼述借物喻志[J]. 钱永利.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0(01)
[10]汉末晋初的才性之辩与嵇康之死[J]. 张廷银. 求是学刊. 1998(06)
硕士论文
[1]嵇康名教思想研究[D]. 何俊.山东大学 2011
[2]唐前嵇康现象研究[D]. 郑伟.山东大学 2009
[3]嵇康阮籍比较研究[D]. 李志梅.华侨大学 2009
[4]嵇康思想研究[D]. 李琼琼.湖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42037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嵇康与《广陵散》意象的形成
1.1 中散大夫嵇康的个人魅力
1.1.1 丰神俊朗且文采风流
1.1.2 坦诚直率而博通众艺
1.1.3 受累入狱并英年早逝
1.2 魏晋南北朝人士的“嵇康情结”
1.2.1 从名士崇拜到嵇康情结
1.2.2 中散大夫形象的神仙道化
2 《广陵散》意象的传播
2.1 《广陵散》意象在后世的流传状况
2.2 《广陵散》意象文人心态及文化美学内涵
2.2.1 散在广陵与古意今思
2.2.2 鸣琴不开至百世知音
2.2.3 千载绝调却风流谁嗣
2.3 《广陵散》意象的价值与影响
2.3.1 个性张扬——意象的文学价值与影响
2.3.2 儒道魅力——意象的思想价值与影响
3 中散大夫和琴曲《广陵散》的历史渊源
3.1 古曲《广陵》与中散大夫“谜”之渊源
3.1.1 《广陵》、《止息》和《广陵散》
3.1.2 《广陵散》、《广陵止息》及其分段小标题
3.1.3 关于嵇康演奏《广陵散》的是与非
3.2 嵇康与《广陵散》新旧通说的文史解读
3.2.1 “托之神鬼也”与《广陵散》“名拍”
3.2.2 “名拍以聂政”引发的“王相之争”
3.2.3 后世文人心中永难灭去的“广陵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和”与“不和”[J]. 尚学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2]嵇康音乐精神及其对当代音乐创作的启示[J]. 段永慧. 长治学院学报. 2011(06)
[3]嵇康哲学新论[J]. 王晓毅. 中国哲学史. 2004(01)
[4]十八拍《广陵散》确系嵇康所作——答家浚同志[J]. 王德埙.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6)
[5]《广陵散》果系嵇康所作吗?[J]. 家浚.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1(04)
[6]琴心合一的审美生命境界——嵇康《琴赋》探微[J]. 皮元珍. 理论与创作. 2000(02)
[7]嵇康《声无哀乐论》及其音乐美学思想探析[J]. 胡郁青,刘嘉. 中国音乐. 2000(01)
[8]论嵇康的著述指趣[J]. 崔富章.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9]论嵇康与《广陵散》——兼述借物喻志[J]. 钱永利.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0(01)
[10]汉末晋初的才性之辩与嵇康之死[J]. 张廷银. 求是学刊. 1998(06)
硕士论文
[1]嵇康名教思想研究[D]. 何俊.山东大学 2011
[2]唐前嵇康现象研究[D]. 郑伟.山东大学 2009
[3]嵇康阮籍比较研究[D]. 李志梅.华侨大学 2009
[4]嵇康思想研究[D]. 李琼琼.湖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42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442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