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与太康文学新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7 14:19
西晋文学既有自然的一面又有雕饰的一面,是自然慷慨的建安文学向南朝精工细丽文学的重要过渡,在古体诗向近体诗的过渡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潘岳作为太康文学的代表,对这一时期文学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主导作用。本文通过对潘岳作品的研究,以期揭示潘岳诗文与太康文学新变的关系。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直观地展现文学创作主题的变化。自汉迄晋文学从展现广阔的社会内容转变为表达文人个人情志的工具,潘岳在这一转变中可谓是最重要的代表。汉代文人在安定的大一统环境中作为文学侍从创作体制鸿大的娱乐文学,描写宫殿宛囿、铺陈山川物产,他们有一种大一统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建安乱离的社会与文人身份的自由,描写社会面貌、记录军队行旅、述怀写志之作成为主题。西晋结束了三国纷争的局面,其初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应制颂扬之作有所回归。但其社会体制的不完善和等级制度的森严使士人沉浸在对生命的感怀和对个人悲欢的情感中,其抒写主题转向了对人生的感慨和闺情之思。潘岳在西晋文士中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转向,他的求仕与归隐表现着其社会地位的进退,他的相思哀情之作全部指向亲友和妻子。第二章从艺术手法上分析潘岳的文学创作。潘岳细腻的情思使其诗文中充满了情感因素。他...
【文章来源】: 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18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从心忧天下到个人悲欢——潘岳文学创作主题
一、建安文学创作主题的转型
(一) 咏物赋、军旅赋和思慕赋的兴盛
(二) 建安诗歌创作主题的拓展
(三) 建安散文情感因素的加强
二、太康文学创作主题的演进
(一) 歌颂应酬之作
(二) 怀古吊今之作
(三) 人生感慨之作
三、乱世哀吟:潘岳文学创作主题
(一) 悼亡之作的开创
(二) 哀诔之作的发展
(三) 山林隐逸的发展
第二章 从为情造文到情文并重——潘岳作品艺术手法
一、以情纬文,细腻的描写手法
(一) 诗文创作的情感主题
(二) 细腻的创作手法
二、从结体散文到繁文绮合
(一) 骈俪对偶
(二) 回环复沓的笔法
(三) 用典隶事
第三章 从风清骨峻到清绮柔靡——潘岳作品艺术风格
一、清浅绮丽的语言特色
(一) 语言清绮,意境清新
(二) 内蕴浅薄,寄托无深
二、凄怆柔婉的气格
(一) 凄怆忧郁的审美特征
(二) 悲而不壮的风格特质
三、潘岳审美风格的形成原因
(一) 时代的审美风尚
(二) 政治的黑暗阴影
(三) 潘岳的个性气质
第四章 太康时期文体的融合
一、太康诗歌对赋体创作的吸收
(一) 铺陈方式
(二) 辞采富艳
(三) 主题的扩大
二、太康赋体对诗歌创作的吸收
(一) 体制短小
(二) 抒情性增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潘岳研究资料知见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展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以诗为文” [J]. 杨景龙. 文学评论. 2010(04)
[2]从模拟铺陈走向自抒机杼——潘岳五赋考论 [J]. 杨晓斌. 学术论坛. 2010(01)
[3]潘岳应制诗中有标格 [J]. 崔瑞萍. 洛阳大学学报. 2007(03)
[4]论潘岳和他的诗赋哀诔 [J]. 王增文.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01)
[5]论太康文学情多气少的主题取向 [J]. 姜剑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6]“陆海潘江”评 [J]. 肖永生. 重庆师专学报. 1994(03)
[7]诗的赋化与赋的诗化——两汉魏晋诗赋关系之寻踪 [J]. 徐公持. 文学遗产. 1992(01)
硕士论文
[1]潘岳研究[D]. 王盼.山东大学 2009
[2]潘陆悼伤作品异同论[D]. 徐建.首都师范大学 2008
[3]生命的挽歌—潘岳哀挽文学研究[D]. 杨倩.山东大学 2008
[4]潘岳研究[D]. 冀秀美.河北大学 2007
[5]潘岳人品及其诗赋研究[D]. 朱瑛.安徽师范大学 2006
[6]潘岳诔文的文学成就[D]. 王丹.辽宁师范大学 2005
[7]潘陆风格比较[D]. 范少琳.华东师范大学 2005
[8]从潘岳的创作看其心态与情感[D]. 江君.湖南师范大学 2005
[9]潘岳研究[D]. 王丽芬.福建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82005
【文章来源】: 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18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从心忧天下到个人悲欢——潘岳文学创作主题
一、建安文学创作主题的转型
(一) 咏物赋、军旅赋和思慕赋的兴盛
(二) 建安诗歌创作主题的拓展
(三) 建安散文情感因素的加强
二、太康文学创作主题的演进
(一) 歌颂应酬之作
(二) 怀古吊今之作
(三) 人生感慨之作
三、乱世哀吟:潘岳文学创作主题
(一) 悼亡之作的开创
(二) 哀诔之作的发展
(三) 山林隐逸的发展
第二章 从为情造文到情文并重——潘岳作品艺术手法
一、以情纬文,细腻的描写手法
(一) 诗文创作的情感主题
(二) 细腻的创作手法
二、从结体散文到繁文绮合
(一) 骈俪对偶
(二) 回环复沓的笔法
(三) 用典隶事
第三章 从风清骨峻到清绮柔靡——潘岳作品艺术风格
一、清浅绮丽的语言特色
(一) 语言清绮,意境清新
(二) 内蕴浅薄,寄托无深
二、凄怆柔婉的气格
(一) 凄怆忧郁的审美特征
(二) 悲而不壮的风格特质
三、潘岳审美风格的形成原因
(一) 时代的审美风尚
(二) 政治的黑暗阴影
(三) 潘岳的个性气质
第四章 太康时期文体的融合
一、太康诗歌对赋体创作的吸收
(一) 铺陈方式
(二) 辞采富艳
(三) 主题的扩大
二、太康赋体对诗歌创作的吸收
(一) 体制短小
(二) 抒情性增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潘岳研究资料知见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展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以诗为文” [J]. 杨景龙. 文学评论. 2010(04)
[2]从模拟铺陈走向自抒机杼——潘岳五赋考论 [J]. 杨晓斌. 学术论坛. 2010(01)
[3]潘岳应制诗中有标格 [J]. 崔瑞萍. 洛阳大学学报. 2007(03)
[4]论潘岳和他的诗赋哀诔 [J]. 王增文.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01)
[5]论太康文学情多气少的主题取向 [J]. 姜剑云.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6]“陆海潘江”评 [J]. 肖永生. 重庆师专学报. 1994(03)
[7]诗的赋化与赋的诗化——两汉魏晋诗赋关系之寻踪 [J]. 徐公持. 文学遗产. 1992(01)
硕士论文
[1]潘岳研究[D]. 王盼.山东大学 2009
[2]潘陆悼伤作品异同论[D]. 徐建.首都师范大学 2008
[3]生命的挽歌—潘岳哀挽文学研究[D]. 杨倩.山东大学 2008
[4]潘岳研究[D]. 冀秀美.河北大学 2007
[5]潘岳人品及其诗赋研究[D]. 朱瑛.安徽师范大学 2006
[6]潘岳诔文的文学成就[D]. 王丹.辽宁师范大学 2005
[7]潘陆风格比较[D]. 范少琳.华东师范大学 2005
[8]从潘岳的创作看其心态与情感[D]. 江君.湖南师范大学 2005
[9]潘岳研究[D]. 王丽芬.福建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8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482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