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校园抗战文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09:33
抗日战争爆发后,厦门大学在1937年12月举校迁往闽西长汀,开启了“长汀厦大”的历史,直到抗战胜利才迁回厦门。在这八年间,厦门大学与抗白救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师生们致力于各种抗战救亡活动,运用戏剧、歌咏、诗歌、小说等各类文艺形式宣传抗战,形成了活跃的校园抗战文艺氛围。在此,我们把战时厦大校园抗战文艺放在整个抗战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本文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论述抗战爆发后全国的教育现状和战时文化氛围的基础上,探究战时厦大校园抗战文艺兴起的前因后果,并对当时校园文艺社团的活动面貌做一整体了解,为下文的展开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以厦大战时后方服务团、《唯力》旬刊、厦大剧团、铁声歌咏团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它们在抗战期间进行的各种文艺宣传活动,并结合全国学生抗战救亡运动浪潮,以求客观、理性地看待厦大师生对推进抗战的贡献。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厦大师生在抗战期间文学创作进行研究,先对战时厦大校园文学创作概况做一论述,再分别对姚一苇的抗战题材小说、王梦鸥的抗战戏剧进行个案分析,进而挖掘战时厦大校园文学的特殊价值。通过细读姚一苇的抗战题材小说,探究作者关注战争、揭露现实的特点,以及作品蕴含的人道主义精神,并从...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厦大校园抗战文艺”释义
二 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抗战爆发与厦大校园抗战文艺的兴起
第一节 厦大校园抗战文艺的兴起及原因
第二节 抗战时期厦大校园文艺社团初探
第二章 厦大师生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第一节 厦大战时后方服务团的抗战宣传工作
第二节 社会教育与厦大抗战戏剧和歌咏活动
第三章 抗战时期厦大校园文学创作研究
第一节 抗战时期厦大校园文学创作概况
第二节 姚一苇的抗战题材小说
第三节 王梦鸥的抗战戏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抗战时期厦大师生文艺创作一览表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常态与非常态——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高等教育的差异[J]. 汪春劼.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2]抗战硝烟中的八闽儿女[J]. 王盛泽,吴明刚,郑复龙. 福建理论学习. 2015(08)
[3]抗日战争中的闽西儿女[J]. 苏俊才. 福建党史月刊. 2015(08)
[4]抗战时期的福建高等教育[J]. 郭少榕. 海峡教育研究. 2013(02)
[5]乱世风华——厦门大学在长汀[J]. 吴尔芬. 厦门文学. 2013(06)
[6]《新华日报》对重庆抗战剧作的批评举隅[J]. 汪保忠,熊飞宇. 四川戏剧. 2011(04)
[7]长汀时期的厦门大学:大学认同的建构[J]. 石慧霞,潘懋元.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8]“我从来没有超过那个高度”[J]. 王晓枫. 读书. 2009(03)
[9]长汀时期的厦门大学与西南联大之比较[J]. 潘懋元,石慧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10]抗战时期的南方之强——厦门大学在长汀[J]. 杨宁. 福建党史月刊. 2008(08)
硕士论文
[1]初绽于校园的自由之花[D]. 江世芳.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大学校友母校认同研究[D]. 王严淞.厦门大学 2014
[3]抗战时期大后方文艺救亡的校园抒写[D]. 周致远.重庆师范大学 2008
[4]战时国民党文艺政策的晴雨表[D]. 汪翠华.西南大学 2007
[5]战争烽火中的学生文艺[D]. 吴阳红.重庆师范大学 2006
[6]抗战时期闽西北内迁文化研究[D]. 陈大莲.福建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96632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厦大校园抗战文艺”释义
二 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抗战爆发与厦大校园抗战文艺的兴起
第一节 厦大校园抗战文艺的兴起及原因
第二节 抗战时期厦大校园文艺社团初探
第二章 厦大师生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第一节 厦大战时后方服务团的抗战宣传工作
第二节 社会教育与厦大抗战戏剧和歌咏活动
第三章 抗战时期厦大校园文学创作研究
第一节 抗战时期厦大校园文学创作概况
第二节 姚一苇的抗战题材小说
第三节 王梦鸥的抗战戏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抗战时期厦大师生文艺创作一览表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常态与非常态——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高等教育的差异[J]. 汪春劼.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2]抗战硝烟中的八闽儿女[J]. 王盛泽,吴明刚,郑复龙. 福建理论学习. 2015(08)
[3]抗日战争中的闽西儿女[J]. 苏俊才. 福建党史月刊. 2015(08)
[4]抗战时期的福建高等教育[J]. 郭少榕. 海峡教育研究. 2013(02)
[5]乱世风华——厦门大学在长汀[J]. 吴尔芬. 厦门文学. 2013(06)
[6]《新华日报》对重庆抗战剧作的批评举隅[J]. 汪保忠,熊飞宇. 四川戏剧. 2011(04)
[7]长汀时期的厦门大学:大学认同的建构[J]. 石慧霞,潘懋元.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8]“我从来没有超过那个高度”[J]. 王晓枫. 读书. 2009(03)
[9]长汀时期的厦门大学与西南联大之比较[J]. 潘懋元,石慧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10]抗战时期的南方之强——厦门大学在长汀[J]. 杨宁. 福建党史月刊. 2008(08)
硕士论文
[1]初绽于校园的自由之花[D]. 江世芳.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大学校友母校认同研究[D]. 王严淞.厦门大学 2014
[3]抗战时期大后方文艺救亡的校园抒写[D]. 周致远.重庆师范大学 2008
[4]战时国民党文艺政策的晴雨表[D]. 汪翠华.西南大学 2007
[5]战争烽火中的学生文艺[D]. 吴阳红.重庆师范大学 2006
[6]抗战时期闽西北内迁文化研究[D]. 陈大莲.福建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96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596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