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詹姆斯《假的》译本语气助词翻译探究
发布时间:2022-01-21 17:39
亨利·詹姆斯的短篇故事《假的》通过对人物细致的心理描写和精彩的对话,呈现了女教师夏洛特的心理成长过程。由翻译家雨宁完成的译本在原作的基础上在故事对话中增加了汉语特有的语气助词。增加中文语气助词能更好地在译文中还原原文角色的性格特点,且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表达特色。雨宁先生的译本为文学领域英汉翻译提供了参考。
【文章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29(0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假的》及其译本介绍
二、译本增加语气助词的必要性
三、《假的》译本的语气助词运用
(1)“吧”的增译
(2)“的”的增译
(3)“了”的增译
(4)“呢”的增译
四、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语气助词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J]. 田琳. 外语教学. 1997(03)
[2]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J]. 贺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2(05)
[3]假的[J]. 亨·詹姆斯,雨宁. 世界文学. 1985(01)
[4]时态助词“了”和语气助词“了”[J]. 冯志纯. 语文学习. 1982(02)
博士论文
[1]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 王飞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00687
【文章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29(0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假的》及其译本介绍
二、译本增加语气助词的必要性
三、《假的》译本的语气助词运用
(1)“吧”的增译
(2)“的”的增译
(3)“了”的增译
(4)“呢”的增译
四、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语气助词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J]. 田琳. 外语教学. 1997(03)
[2]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J]. 贺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2(05)
[3]假的[J]. 亨·詹姆斯,雨宁. 世界文学. 1985(01)
[4]时态助词“了”和语气助词“了”[J]. 冯志纯. 语文学习. 1982(02)
博士论文
[1]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 王飞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00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600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