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延安时期的“鲁迅”与萧军

发布时间:2022-02-19 01:48
  尽管萧军本人自身的传奇色彩和在文学诸多领域的极高成就,是文学史上无法忽视的巨大存在,但囿于各种历史因素制约,对其研究仍有待于深入和提高,尤其萧军在延安时期与鲁迅关系研究,多局限于史料发掘或单向度的承继关系,显然萧军作为独立个体,应该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从吸收借鉴到为我所用的发展过程,有着自身独立的精神遗产。延安时期中共对鲁迅的宣扬已逐渐重视,萧军身为鲁门弟子,在延安时期对鲁迅精神的继承是应有之义。但萧军毕竟与鲁迅经历、学识、境遇等诸多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且萧军始终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延安时期文艺界的一波三折为萧军彰显独立个性提供了客观上的时代背景,所以他对鲁迅精神还应有一个吸收探索的过程。政治视域中的鲁迅与知识分子视野中的鲁迅必然各有侧重,对于萧军在延安时期与鲁迅关系研究,既丰富了萧军研究,也拓展了延安文艺研究,对于鲁迅研究也不啻于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 

【文章来源】:延安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从上海去延安
    (一) 在上海与鲁迅的交往
    (二) 鲁迅逝世后的萧军
二、 萧军在延安时期对“鲁迅”的实践
    (一) “鲁迅”在延安
    (二) 日常生活中的坚守
    (三) 文学世界中的延展
三、 萧军在延安时期对“鲁迅”的探索
    (一) “新英雄主义”
    (二) “一支笔要管两个党”
四、 结论
    (一) 从“监督者”到“同路人”
    (二)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雄浑、沉毅、庄严的史诗”——评萧军的长篇小说《第三代》[J]. 张毓茂.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5)
[2]时代的画卷 民魂的探索──试论萧军的长篇小说《第三代》[J]. 李凤吾.  求是学刊. 1983(04)



本文编号:3631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631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c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