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时代的文化逻辑与文学生存
本文关键词:视觉时代的文化逻辑与文学生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视觉时代是针对后现代社会文化形态的一种指称。在后现代社会,当消费主义成为视觉时代的文化意识形态,其所培植的欲望与享乐也必然是视觉文化的逻辑构成。在此,以言说与倾听、书写与阅读为主导的文学运作模式让位于以仿真、观看为主宰的商品生产与消费模式,文学遭罹挤抑或被放逐或走向视觉化,被文化工业整合设计为一种商品类型。面对视觉霸权的肆意扩张,应旌扬听觉文化来重塑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与文学构境,让视听觉同谋共生,这样,文学定能重构自己的生存方式与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视觉时代 文化逻辑 文学生存
【分类号】:I0-05
【正文快照】: 视觉时代是针对后现代社会文化形态的一种指称,后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消费与日常文化生活被认为与视觉性事件密切相关,表征视觉性事件的图画、影视、网络等现代技术通过图像行动最终实现了视觉文化的生成与传播。尼古拉斯·米尔佐夫直接把视觉时代的文化指认为后现代文化,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耿占春;为什么我们要有叙事?[J];天涯;2001年03期
2 彭亚非;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J];文学评论;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立春;;论本雅明的艺术本质和发展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方潇;;革命话语下的理性思维——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张器友;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姜继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的消费观念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田义贵;;试论《红岩》文本的传播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包鹏程;;电视娱乐节目的仪式、叙事模式与意识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朱刚;;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张静静;;论阿多诺对审美愉悦感的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张劲松;;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张鹏飞;;论新生代女性文学的审美情趣[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芮英;;国内外博物馆少儿网站分析与展望[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王一川;;论艺术公赏力——艺术学与美学的一个新关键词[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张文东;;“诗性”的文学与批评的“诗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薛强;;中国网络文学的传播学解读——以起点中文网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晓峰;刘君;;品牌的文化底蕴[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于文秀;;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秦越存;;现代性伦理危机与西方共同体主义的困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刘梅珍;;哈姆雷特形象的伦理视角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艳丽;论漫画的影视剧改编[D];河北大学;2009年
4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海亮;竞技武术的诞生[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陈笛;上海市奉贤区大众体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J];电影艺术;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苗;;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J];学理论;2011年15期
2 刘冠君;;论消费社会审美时尚的运行机制[J];求索;2008年02期
3 梁苗;;杰姆逊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3期
4 汤拥华;;中国美学:走出文化与美学的纠葛——以宗白华为例[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苗伟;;走向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文化逻辑[J];实事求是;2008年05期
6 徐仲佳;;王蒙“季节”小说的性权力文化逻辑[J];齐鲁学刊;2008年01期
7 侯文辉;;现代性与美国皮克斯动画电影的文化逻辑[J];装饰;2011年04期
8 赵耸婷;徘徊在幻想与真实之间的魅影——后现代文化逻辑与现代性人格异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段奎;;网络艺术的审美范式[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叶险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及其现代启示(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佳;;“替身”:村落文化的特殊载体——以淄博洼子村“换替身”禳灾仪式为个案[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曹方;;汉字艺术设计的图像化景观[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卢元镇;;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4 陈莹;;关于图形创意的教学理念探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强;视觉时代,,打动消费者右脑[N];东方早报;2005年
2 王英杰;比较教育学的理论探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3 樊洛平;台湾作家与商品社会的文学生存[N];文艺报;2001年
4 孙继华;简洁:视觉时代报纸版式的设计灵魂[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毕芙蓉;一种哲学的维度[N];学习时报;2008年
6 李明文;视觉时代:标题语言研究的新思考[N];中华新闻报;2006年
7 黄金莹;视觉时代的插图[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8 记者 杨城;2006新媒体内容合作与交易论坛在京举行[N];中国电影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关雯;网络电影营造“电影个人空间”[N];中国电影报;2006年
10 杨颖;首部手机贺岁片亮相新媒体论坛[N];中国文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雅丽;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张艳芬;詹明信文化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晓寰;视觉时代图像的文化阐释[D];四川大学;2005年
2 刘冠君;当代审美时尚: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D];山东大学;2007年
3 李琳;视觉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君;情景喜剧的娱乐精神与生产机制[D];暨南大学;2008年
5 陈德玺;论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1年
6 张婷;视觉时代都市生活题材电视剧的传播价值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彭晓;FLASH:网络催生的新视觉形式[D];四川美术学院;2005年
8 刘涛;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阚培军;论电影视觉思维对电影审美意义生成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冰冰;涂鸦艺术符号的视觉审美取向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视觉时代的文化逻辑与文学生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68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