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论“走出去”的若干问题探讨
本文关键词:中国文论“走出去”的若干问题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主持人语:我国政府全面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前不久,中国作家代表团前往欧美,分别举办了中美、中德和中法文学论坛;中国作家协会实施了"中国当代小说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最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孔子学院联袂启动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但是,中国文论"走出去"的问题还没有引起学界的充分关注。诚然,多年来学界对于域外中国文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介绍、翻译和研究。但是,那是从"域外汉学研究"角度进行的,而始终没有将这个问题从正面提出来讨论过,甚至目前几乎还找不到关于这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因此,我们组织了这样一组专题讨论,将中国文论"走出去"的问题首次明确提了出来,并就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诸如中国文论"走出去"的历史和现状、方法和路径、障碍和对策,以及话语输出、对外翻译和经验教训等问题。事实上,至今只有中国古代文论走出了国门,而中国现代文论由于过度的"西化",还没有能力"走出去"。所以,我们探讨的范围只是在中国古代文论方面。由于我们学力有限,面对这样一个颇具前沿性的新问题的探讨,可能会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这个问题明确地提出来,请学界同行参与讨论,共议良策,真正使中国文论能够"走出去",从而为中国文论争取国际地位。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中国文论 走出去 历史与现状 方法与路径 文论话语 中国古代文论 西方文论 文心雕龙 翻译 中国文学理论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ZW004) 教育部重大项目(08JJD751074)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中国文论“走出去”的历史与现状中国文论“走出去”,是指中国文论走出国门,在域外的传播、研究和影响。虽然,从专题研究的角度来说,中国文论“走出去”是一个前沿性的新问题;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文论走出国门却并不是从今日开始,而是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了。那么,中国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乃乔;;路径与窗口——论刘若愚及在美国学界崛起的华裔比较诗学研究族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潘纯琳;;译释并举——论钱钟书对中国古代文论术语的翻译方法及其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3 曹顺庆;罗俊容;;中国文论话语[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4 张宏生;“对传统加以再创造,同时又不让它失真”──访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斯蒂芬·欧文教授[J];文学遗产;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松;;文化困境中的诗性省思——叶维廉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刘晓云;;中国二十世纪初诗歌翻译理论的发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郭庆;;从“虚静”说谈文艺的创作与欣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4 周莉;;试论中西比较诗学的对话冲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5 聂焱;;对现代诗歌困境的一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6 刘晓;;小议古诗词中“雨”意象的英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7 张小影;;近体诗特殊句法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8 郭小波;;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理论形成的文化渊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夏涛;;多元与综合之辩——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考[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10 张文;《春江花月夜》与莎氏商籁体之声韵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应光;;何其芳诗歌的语言策略与历史处境[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王珂;;大陆和台湾新诗形体建设比较——新诗的诗形建设历史的散点透视[A];新世纪中国新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光明;;“失养者”的追寻——叶维廉的诗学批评[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蒋登科;;论叶维廉诗论的学术品格[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达海军;;船山诗歌题材及其分类[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7 刘子琦;;浅论中国新诗“跨行”语言特征的形成——以卞之琳诗歌创作为中心[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闫月珍;;刘勰论隐秀[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伟奇;直面虚无的灵魂救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明哲;朴趾源《热河日记》的文化阐释[D];延边大学;2009年
3 哈赛宁;现代中国文学在埃及[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张晓玉;保罗·吉洛伊族裔散居文化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魏强;李梦阳何景明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熊兵娇;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史军;冲突、和解、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赵旭;谢榛的时代及其诗学[D];辽宁大学;2009年
9 杨允;郑玄诗乐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10 陈颖;“对话”语境中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理论[D];辽宁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永谊;世界主义与民族想象:《天下月刊》与中英文学交流(1935-1941)[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涛;两位自由主义学者——胡适与周作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马桂芳;詹姆斯·费伦修辞性叙事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健;译者文化身份和诗歌翻译中的阐释学[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叶琴;论大历诗人对谢灵运的接受[D];华侨大学;2009年
6 张新苗;严羽与许筠诗论之比较[D];延边大学;2009年
7 王黎黎;宇文所安盛唐“京城诗”研究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孙婧;气韵与意境的共通性探析[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9 冉思玮;《文心雕龙》与英美新批评异同比较举隅[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杜荣;列·尼·托尔斯泰作品中蕴涵的生态意识[D];河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良;全球化与中国文论的出路[J];求索;2005年01期
2 杨俊蕾;当代中国文论转型的研究方向[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李建中;中国文论的世纪性回顾与展望[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4 孙书文;试论20世纪中国文论与革命的关系——从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谈起[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孙津;转折线上——估评新时期中国文论[J];中州学刊;1988年01期
6 曹顺庆;《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序[J];当代文坛;2005年02期
7 王晓路;中国文论不同语境的参照系──谈谈域外古代文论研究[J];文艺争鸣;1998年03期
8 代迅;困惑与选择:比较文论视野中的中国文论[J];文艺评论;1999年01期
9 赵科印;论中国文论“失语”的无奈与历史合理性[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杨文虎;风骨研究和西方思想逻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运;;世界人才争夺战的历史与现状研究[A];纪念邓小平《利用国外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二十周年征文集[C];2003年
2 蒋炳钊;;闽越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家伟;廉乐明;于立强;;土壤源热泵的国内外发展历史与现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6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6年
4 何云波;;苏联模式与中国文论话语转型[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国机;;中美关系历史与现状——市国际关系学会等召开专题讨论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汤定娜;万后芬;;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问题探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孟繁富;吕明英;李勇;;地勘单位实施“走出去”战略应当注意的问题[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8 郭友群;;“走出去”海阔天空[A];“安财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徐学良;;东北虎种群与分布的自然历史演变[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代迅;;汉译西方文论探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尹晓燕;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去[N];工人日报;2000年
2 尹蓉;哈佛教授的《中国文论》[N];解放日报;2003年
3 ;民营企业要走出去[N];人民政协报;2001年
4 对话人物:徐燕 省外经厅副厅长 毛荣方 本报记者 王玲美 本报记者;江苏企业如何走出去[N];江苏经济报;2002年
5 刘东;走出去[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6 演说人:法国巴黎百富勤总经济师陈兴动;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N];中国经营报;2002年
7 季广茂;美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与中国文论生长[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刘晓午;成功走出去靠什么[N];经济日报;2002年
9 戴冠青;中国文论的焦虑与选择[N];文艺报;2005年
10 李廷荣;走出去:经济全球化的必然[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2 李东军;本诗学之“幽玄”理论与中国文论[D];苏州大学;2006年
3 黄志鹏;我国音乐科技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若春;“他者”的眼光——论北美汉学家关于“诗言志”、“言意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张荣翼;冲突与重建[D];四川大学;2002年
6 谢应光;中国现代诗学发生论[D];四川大学;2005年
7 毛新青;刘师培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D];山东大学;2007年
8 张蕴艳;李长之的学术—心路历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晏红;认同与悖离——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亮;西方视野下的中国文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宜海;民族自决思想历史与现状[D];郑州大学;2004年
3 瞿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管理[D];安徽大学;2005年
4 邢晶晶;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之对策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徐跃刚;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刘敬东;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D];苏州大学;2006年
7 王峰;农业科技型企业“走出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8 胡延征;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理论视野与现实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9 陆卫东;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运林;我国鞋产品如何更好走出去[D];广西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文论“走出去”的若干问题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6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76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