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作家的近现代历史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13 20:20
本论题涉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之内两个具体的研究领域:历史题材文学研究与巴蜀作家研究;主要目的是在历史文学视阈下探讨现当代巴蜀作家书写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特色与得失,同时以巴蜀作家的创作实践为例,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对历史文学的某些理论问题作出新的阐释。正文包括导论、主体、结语三大部分。其中,论文主体共5章。导论。界定基本概念、确定研究对象。概述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及创新点、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巴蜀作家近现代历史叙事的渊源与流变。首先探讨了巴蜀史志传统的地理文化诱因,然后指出,现当代巴蜀作家对巴蜀史志传统的继承主要体现为:“信史”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他们在历史观念的更新、文学性的自觉强化以及叙史体式的多样化等方面表现出对传统的超越。本文将巴蜀作家的近现代历史叙事分为五个发展时期,分别就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进行了概述,对一些重要作品进行了横向或纵向的比较论析。第二章,巴蜀作家叙史文学的认识价值。对“历史真相”的发现并不是历史学专家的特权,作家也可以写出被史学家认可的“历史的真实”,文学家和史学家可以实现对史学意义上的“历史真相”的共创、共享。本文指出,巴蜀作家书写近现代历史之“真”有较可靠...
【文章页数】:155 页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基本概念及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概述
(一) 历史题材文学研究
(二) 与“巴蜀作家”相关的研究
三、研究价值及创新点
(一) 在历史题材文学研究的宏观层面
(二) 在具体作家研究层面
(三) 在历史题材文学的理论创新方面
四、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 基本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巴蜀作家近现代历史叙事的渊源与流变
第一节 巴蜀史志传统与现当代史传文学
一、引发巴蜀文人叙史冲动的地理文化因素
二、现当代巴蜀作家对史志传统的继承与革新
三、现当代史传文学在巴蜀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巴蜀作家近现代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分期
一、现代叙史文学发生期(1920—1930年代)
二、历史剧兴盛时期(1940年代)
三、革命史叙事热潮中的巴蜀小说(1950—1970年代)
四、纪实文学发达时期(1980—1990年代)
五、文体多元共生时期(新世纪以来)
第二章 巴蜀作家叙史文学的认识价值
第一节 “诗”“史”关系及文学的认识价值
一、“诗”“史”关系溯源
二、文学的认识价值再探讨
三、追问叙史文学之史学价值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第二节 巴蜀作家近现代历史题材文学的史学贡献
一、巴蜀作家书写近现代历史之“真”的基础
二、巴蜀作家对近现代“历史真相”的发现
第三章 巴蜀作家的叙史心态
第一节 “政治正确”意识与旧作修改
一、李劼人有限度的“政治正确”转向
二、阳翰笙对《天国春秋》的修改
第二节 身世之感与历史理性反思
一、历史之痛与对历史真相的执着
二、“华胄心态”与崇祖意识
三、针砭时事的警世心态
第三节 文化批判与挽歌情调
一、阿来的民族自我批判及其文化心态
二、李一清《木铎》的文化视角及其挽歌情调
三、历史文化挽歌中的两难困境
第四章 巴蜀作家化史为“诗”的艺术机制
第一节 巴蜀叙史文学的方言之“味”与诗性之美
一、文学语言:化史为“诗”的基本手段
二、巴蜀作家叙史文学的方言之“味”
三、巴蜀作家叙史文学的诗性之美
第二节 结构的匠心及其审美蕴涵
一、“结构”及其深层意蕴
二、李劼人旧版“大河三部曲”的结构模式及其审美蕴涵
三、阿来、邓贤纪实文学的结构匠心
第三节 巴蜀作家叙史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一、巴蜀作家近现代历史叙事中的人物形象概况
二、“川妹子”系列形象及其文化蕴涵
三、“女强男弱”现象与巴蜀“惧内”文化
第五章 从巴蜀作家创作实践看以“诗”叙史的有效性
第一节 历史事实对艺术真实的压抑
一、新旧版《大波》艺术成就的比较
二、新版《大波》在艺术上反而不如旧版的原因
三、李氏“历史的真实”与“历史真实”之辨
第二节 以巴蜀叙史文学为例看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关系
一、魏继新《辛亥风云路》的艺术失真
二、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关系再讨论
三、“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之我见
第三节 巴蜀作家近现代历史叙事得失片论
一、巴蜀作家把握历史真实的成功经验
二、巴蜀叙史文学吸纳通俗文学元素之得与失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853703
【文章页数】:155 页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基本概念及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概述
(一) 历史题材文学研究
(二) 与“巴蜀作家”相关的研究
三、研究价值及创新点
(一) 在历史题材文学研究的宏观层面
(二) 在具体作家研究层面
(三) 在历史题材文学的理论创新方面
四、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 基本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巴蜀作家近现代历史叙事的渊源与流变
第一节 巴蜀史志传统与现当代史传文学
一、引发巴蜀文人叙史冲动的地理文化因素
二、现当代巴蜀作家对史志传统的继承与革新
三、现当代史传文学在巴蜀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巴蜀作家近现代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分期
一、现代叙史文学发生期(1920—1930年代)
二、历史剧兴盛时期(1940年代)
三、革命史叙事热潮中的巴蜀小说(1950—1970年代)
四、纪实文学发达时期(1980—1990年代)
五、文体多元共生时期(新世纪以来)
第二章 巴蜀作家叙史文学的认识价值
第一节 “诗”“史”关系及文学的认识价值
一、“诗”“史”关系溯源
二、文学的认识价值再探讨
三、追问叙史文学之史学价值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第二节 巴蜀作家近现代历史题材文学的史学贡献
一、巴蜀作家书写近现代历史之“真”的基础
二、巴蜀作家对近现代“历史真相”的发现
第三章 巴蜀作家的叙史心态
第一节 “政治正确”意识与旧作修改
一、李劼人有限度的“政治正确”转向
二、阳翰笙对《天国春秋》的修改
第二节 身世之感与历史理性反思
一、历史之痛与对历史真相的执着
二、“华胄心态”与崇祖意识
三、针砭时事的警世心态
第三节 文化批判与挽歌情调
一、阿来的民族自我批判及其文化心态
二、李一清《木铎》的文化视角及其挽歌情调
三、历史文化挽歌中的两难困境
第四章 巴蜀作家化史为“诗”的艺术机制
第一节 巴蜀叙史文学的方言之“味”与诗性之美
一、文学语言:化史为“诗”的基本手段
二、巴蜀作家叙史文学的方言之“味”
三、巴蜀作家叙史文学的诗性之美
第二节 结构的匠心及其审美蕴涵
一、“结构”及其深层意蕴
二、李劼人旧版“大河三部曲”的结构模式及其审美蕴涵
三、阿来、邓贤纪实文学的结构匠心
第三节 巴蜀作家叙史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一、巴蜀作家近现代历史叙事中的人物形象概况
二、“川妹子”系列形象及其文化蕴涵
三、“女强男弱”现象与巴蜀“惧内”文化
第五章 从巴蜀作家创作实践看以“诗”叙史的有效性
第一节 历史事实对艺术真实的压抑
一、新旧版《大波》艺术成就的比较
二、新版《大波》在艺术上反而不如旧版的原因
三、李氏“历史的真实”与“历史真实”之辨
第二节 以巴蜀叙史文学为例看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关系
一、魏继新《辛亥风云路》的艺术失真
二、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关系再讨论
三、“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之我见
第三节 巴蜀作家近现代历史叙事得失片论
一、巴蜀作家把握历史真实的成功经验
二、巴蜀叙史文学吸纳通俗文学元素之得与失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853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853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