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4-05-11 21:48
  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民族主义是一种复杂而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在晚清以来内忧外患云集的背景下,它既是各大政党基于政治意图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话语建构的结果,也凝结着普通民众以爱国守土为主要内容的自发性情感认同。这种复杂性在1930-1937年间新文学的发展轨迹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抗战全面爆发前各派作家在民族救亡旗帜下的联合,便既有作家们基于民族大义自觉捐弃前嫌的结果,也是不同党派及政治集团现实博弈的产物。 尽管同样以反帝救亡的民族主义口号为号召,隶属于不伺思想和文学派别的作家的观点主张却往往存在着极大的差异。1930年兴起的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虽然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要求民族复兴的主张,但它一方面以超阶级的民族意识反对普罗文学的阶级思维,同时以强化民众民族责任感的方式来加强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从性质上看,这一文学派别服务于国民党南京政府建立新型现代民族国家的要求,是国民党政府文化统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民族文艺派始终以民族主义口号为标榜的情形不同,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经历了一个由阶级意识向民族意识转轨的过程。在从反帝拥苏到“国防文学”最终确立的过程中,除了时局环境的作用...

【文章页数】:2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
    第二节 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一、新理论的引进与研究视角的转型: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探究
        二、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新领域的发现与拓展
        三、有待开辟的空间:左翼与泛自由主义文学的民族主义探寻
    第三节 基本概念和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民族主义的概念界说
        二、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日标
        三、研究方法、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 30年代的民族共同体建构和文学的生存空间
    第一节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源流
        1.1.1 西风东渐与传统转化: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起源
        1.1.2 晚清至民初:乱世风云中的话语言说策略
        1.1.3 从"五四"到"五卅":"反帝"主题的确立与启蒙的偏移
    第二节 30年代民族主义话语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1.2.1 民众自发情感与政党利益之间:30年代民族话语的基本特征
        1.2.2 忧患意识与政治色彩的加强:民族话语映照下的文学面貌
第二章 民族主义文艺:民族话语与官方意志的结盟
    第一节 节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兴起与演变
        2.1.1 先声与矛盾:昙花一现的三民主义文艺
        2.1.2 前锋社的成立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发生
        2.1.3 以《黄钟》为代表的后期民族文艺
    第二节 文艺"剿匪"与政权合法性的确立:民族文艺派的理论建构
        2.2.1 民族文艺派的民族观与文学观
        2.2.2 与左翼文学和自由主义文艺的交锋
        2.2.3 官方民族主义的功能与作用
    第三节 民族主义文学作品的题材和主题
        2.3.1 对民族光荣历史的怀念与追思
        2.3.2 战争条件下民族意识的表现
        2.3.3 侵略战争环境中民众的苦难与反抗
    第四节 民族文艺派的情感表达与内在矛盾
        2.4.1 对阳刚气质和力量之美的追求
        2.4.2 高昂亢奋的政治抒情诗风格
        2.4.3 政治与文学夹缝间的尴尬处境
第三章 左翼文坛:民族与阶级话语的冲突与交汇
    第一节 服务于现实政治目标的文学策略调整
        3.1.1 "反帝"与"拥苏":一个问题的两面
        3.1.2 抗日反蒋:民族话语背后的阶级立场
        3.1.3 跨越民族界限的阶级联盟
        3.1.4 国防文学的确立与民族话语的生成
    第二节 民族情感的多样化表达:左翼文学主题概观
        3.2.1 流亡与思乡
        3.2.2 压迫与苦难
        3.2.3 斗争与反抗
        3.2.4 对弱小民族命运的关注
    第三节 民族国家意识作用下文学的新变
        3.3.1 政治意识主导下新文体的出现
        3.3.2 "集体创作"的初次亮相
    第四节 话语转型的艰难:再谈"两个口号"论争
        3.4.1 "左联"的解散与"国防文学"口号的提出
        3.4.2 鲁迅在1936:左翼身份的固守与困境
        3.4.3 "莫文华"的言外之音
第四章 国族认同下的人生选择:泛自由派作家的心路历程….
    第一节 胡适与新月派:自由民族主义的思想探索
        4.1.1 自由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建国主张
        4.1.2 诗歌对民族情感的表达:陈梦家的《在前线》
        4.1.3 自由民族主义:一种理想中的可能?
    第二节 老舍与沈从文:文化民族主义立场的文学表述
        4.2.1 少数民族作家的族群心理与国族认同
        4.2.2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重构民族文化的努力
        4.2.3 从边城到胡同:以文学想象重建民族性格
    第三节 沦陷区生活的记录与反抗:东北流亡作家群的崛起
        4.3.1 民族救亡背景下的文学生涯起点
        4.3.2 以反满抗日为中心的题材创作
        4.3.3 左翼批评视野中文学史意义的生成
    第四节 走向"最后关头"的前夜:《现代》派的人生抉择
        4.4.1 沉潜与奋发:抗战烽火中的现代派诗歌
        4.4.2 新感觉派的另一面:穆时英及其《中国行进》
        4.4.3 到延安之路:阶级视野背后的民族救亡逻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970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970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2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