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国内“文学终结”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30 00:50
  “文学终结”理论自21世纪初东渡中国以来,成为国内学术界备受关注的前沿理论命题。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内有关“文学终结”理论的接受研究主要分为两条线索:一为围绕米勒“文学终结论”而展开的相关文章,划分支持与反对两大阵营探讨米勒文学终结理论的内在涵义。二为以“文学终结论”为起始,延伸至一系列当前学术热点问题,如:图像与文学的关系、电信时代文学性的扩张、作者之死、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及文艺学边界争议等等。电信时代的文学究竟面临怎样的围困?消费时代背景下文学研究对象的边界为何?当代文学与文学研究又该如何自处?“文学终结”理论丰富的延展性使其将诸多命题囊括其中,在中国当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碰撞中产生强烈的话语张力。鉴于国内现阶段对“文学终结”理论的研究多以个别视角为主线,在对该命题的全局式把握方面尚有空缺,本文将结合中西方终结理论与当代社会文化现象,分列“图文关系”“作者之死”“文艺学边界与学科发展”几大模块展开对“文学终结论”的多维度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追问当代文学与文学研究在文学边缘化之后该如何延续的问题。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文学终结”的理论缘起
    二、“文学终结”理论在国内的接受
    三、研究的意义和前提
第一章 由米勒“文学终结论”引发的论争
    第一节 童庆炳与“文学终结论”者的对话
    第二节 终结论与距离说——金惠敏的重述
    第三节 米勒的本意:回到争论之初
第二章 “图像”与“文学”:争执抑或共存
    第一节 困境:文学遭遇了一场“谋杀”
    第二节 突围:图像时代文学的“困兽之斗”
    第三节 共存:文学“向死而生”的契机
第三章 “作者之死”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第一节 贴着“后现代”标签的“作者之死”
    第二节 作者之“死”与读者之“生”
    第三节 作者之死,其死也难
第四章 “文学之死”与文艺学学科反思
    第一节 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文艺学的扩容
    第二节 文艺学的边界争议与学科发展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998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998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1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