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科命意及发展趋向
本文关键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科命意及发展趋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作为学科建立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比较文学"的根本命意及其应当为文学研究带来的整体启发。这样,一方面是具体的"比较文学"研究实践趋于萎缩,另一方面,勃洛克式的开放态度又引起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何以成为独立学科"的担忧,甚至造成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往往成为两个互不相干,甚至互相拆解的部分。事实上,在汉语的语境和理解结构中为"世界文学"定位,已经意味着一切外国文学研究都必然以"比较"的观念为前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所以可能成为学科重构的典型,正在于传统的学科分野已经无法限定它的论题范围和研究领域。而这一点,与当代学术的人文精神、消解学科的文化研究是完全一致的。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学科命意 发展趋势
【分类号】:I0-03
【正文快照】: 。20世纪90年代的学科调整以后,“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合而为一,被正式更名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并完全归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对中国高校的学科建制而言,这一调整是意味深长的。它使得“世界文学”的概念必将在汉语的语境和理解结构中重新加以定位,也标志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致中;写出人生的血和肉来──鲁迅关于文艺真实性的辩证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刘锋杰;意识形态的迷雾——读柯灵《遥寄张爱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杨乃乔;比较视域与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承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王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文化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5 古岩;新世纪的文学批评是怎样的批评——当下文学批评的困惑与走向[J];当代文坛;2000年02期
6 谢建明;论建筑的艺术意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曾白云;坚守与放弃之间——论《沧浪之水》中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年03期
8 刘伟;审美吟诵论[J];东岳论丛;2003年02期
9 邱冬玎;贾谊散文风格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曹顺庆;李卫涛;;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中红;;文化敏感与广告跨文化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王宁;;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国际背景、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3 王岗;;回归主流文化的中国武术发展战略[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4 黄式宪;;从全球化视野看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崛起[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文风;宗白华与中国现代诗学[D];暨南大学;2003年
2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4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5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5年
7 姜智红;论文明的多样性[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鸿亮;佛经叙事文学与唐代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姜源;异国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构[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增香;传统儒家文化与中、朝现代化起步[D];延边大学;2003年
2 王颖;鲁迅与尼采的个人主义[D];河北大学;2003年
3 刘婕;重估《学衡》[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燕;张家界旅游购物市场开发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5 郭玉华;共同的关注,不同的言说[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刚;仁风道骨 佛性童心——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丰子恺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4年
7 汪纪明;矛盾的存在[D];西北大学;2004年
8 舒春玲;汉英习语语义的跨文化对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9 莫小娟;小说第一人称叙事手法在近代中国的翻译与接受[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姚亮生;建立传播学的翻译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星;;阅读世界文学的挑战与对策——大卫·达姆罗什的《怎样阅读世界文学》[J];外国文学;2009年03期
2 宋德发;侯艺华;;从湖湘走向世界——论胡良桂的比较文学研究[J];云梦学刊;2010年02期
3 李艳梅;;高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4 张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历史与发展[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5 吕超;;反思与前瞻——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导高层论坛会议纪要[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6 陈新;“比较文学”辨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7 叶仁雄;刘舸;;与世界文化多元性共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首发式暨学术座谈会综述[J];外国文学动态;2003年02期
8 刘晓葵;从“理想”看发展——对“自我”与“他者”认知之道的再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王宁;比较文学学科的“死亡”与“再生”[J];思想战线;2005年05期
10 徐志啸;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J];社会科学;1993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庸鉴;世界文学新走向——开放 包容 多样化[N];文艺报;2004年
2 谭桂林;“世界文学”与文学的全球化[N];光明日报;2005年
3 季水河;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的对话[N];人民日报;2004年
4 宋德发;读胡良桂的《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N];文艺报;2005年
5 秦岚;译林三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6 吕超;跨学科成比较文学研究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王丽;一个赏心悦目的“大花园”[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实习记者李玉 通讯员刘津芳;世界文学的判定标准具有相对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记者 姜小玲;“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出版[N];解放日报;2011年
10 周玉宁;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在上海出版[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秀丽;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3 文治芳;论乐黛云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4 吴,
本文编号:507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50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