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艺术生产
本文关键词:再论艺术生产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文艺政策 艺术生产
【摘要】:张永清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当代面临严峻挑战,亟需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这就需要重视文学批评的理论建设与创新,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切实恢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实践性,等等。江守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有"美学标准"和"历史标准"两个方面,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主要继承发展了历史标准方面的内容,并将其演变成文艺政策,此一现象应引起我们的审视与反省。胡亚敏认为,马克思艺术生产论提出的艺术生产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审美属性的这一论断,在今天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清醒地认识艺术生产的这一特殊性,对当代中国文坛十分重要。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文艺政策 艺术生产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诞生在19世纪中叶的理论观点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艺术与资本的关系愈加紧密,,艺术生产在获得更多机遇的同时因受到商品化的巨大冲击而面临种种危机。怎样处理艺术生产与资本的关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江雁飞 ,陆广泉 ,孟庆保;浅探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权益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季学好;;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骆惠宁;农村税费改革是一次重大的综合性制度创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张鸣年;“文化”与“文明”内涵索解与界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王国良;戴震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许耀桐;;关于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叶险明;;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的几点思考——兼论矛盾与和谐辩证法的限定问题[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10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10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10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特征[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何茂正;;踏踏实实的开创性工作——评《俄苏文学批评史》[J];俄罗斯文艺;1993年03期
3 陈辽;略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现状和前景[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9年03期
4 肖君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隐体系论纲[J];理论与创作;1989年04期
5 朱立元;;略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学基础[J];文艺争鸣;2006年06期
6 丁振海;;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读《陈涌文论选》[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2期
7 万家骥;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几个问题[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8 程继田;;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观[J];晋阳学刊;1991年04期
9 黄文敏;美学与历史的科学审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最高标准”新探[J];岭南学刊;1995年01期
10 张弼;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走向[J];文艺研究;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金永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境界[N];文艺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周玉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N];文艺报;2001年
3 张兴成;总结·兼容·创新[N];人民日报;2003年
4 柏柳;文艺要繁荣 理论要创新[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王元骧 赵建逊;理论偏见是怎样形成的[N];文艺报;2003年
6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 张炯;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的创新[N];人民日报;2002年
7 冯宪光;确立和强化人民主体身份[N];文艺报;2002年
8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品质[N];中国艺术报;2001年
9 记者 周玉宁;专家学者研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N];文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2 郑玉明;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晨阳;比较视野中的卢卡契与胡风文艺思想[D];扬州大学;2003年
2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柴焰;颠覆与重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4 张丽芬;重新阐释马克思[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17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517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