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陌生化理论的旅行与变异

发布时间:2017-07-05 01:08

  本文关键词:陌生化理论的旅行与变异


  更多相关文章: 陌生化 间离效果 新感性 理论旅行


【摘要】: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理论范畴"陌生化"从俄国到欧美经历了一个旅行和变异的过程。布莱希特的陌生化(间离效果)、马尔库塞的新感性以及当代西方学术界的诸多理论和范畴都直接源自于对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的吸收、借鉴和改造。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伴随着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西方学术界却出现了陌生化理论研究的新热潮,其研究内容在走向深入的同时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这一旅行和变异的过程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原因,其各种变体也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陌生化 间离效果 新感性 理论旅行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关系史研究”(项目号:11CZW01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项目号:201104916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萨义德认为,由于时代、政治和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语境内的理论家必然从自己的立场和需要出发来对其他文化和理论进行有效的理解、借用和阐发。因此,一种理论由一个时代旅行到另一个时代,或由一种文化旅行到另一种文化,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这种旅行和变异正是人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宪;布莱希特与西方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国建;论现代诗的“间离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周全田;禅思与诗思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方兵;;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陈黎;从康德到巴尔特: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潘啸龙;朱瑛;;潘岳人品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周志高,刘县军;《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赵春霞;;试比较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雕塑作品的存在方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10 苏维娜;;陌生化的审美之维——读《致羞涩的情人》管窥陌生化的艺术魅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耀华;;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跨文化音乐比较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3 江耘;;香港电视新闻之特点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4 张立群;;历史的“观念”、“叙述”及其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颖;;词汇触发理论与联想主义心理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吕鹏;;生产机制与接受机制的共谋——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符号学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哈正利;;论回族族源传说的基本结构[A];第二次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谢德胜;;《诗》叙事变化管窥——以《氓》、《节南山》、《生民》为研究中心[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七辑)——第八届 《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刊之二[C];2008年

9 韩颖琦;;“历史的现场”有余、“文学的现场”不足——对“红色经典”研究现状的一种考察[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汇编(现代文学部分)[C];2010年

10 朱武雄;;民间宗教的语言与城镇化农村治理——以妈祖信仰为例[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10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丽莎;塔·托尔斯泰娅长篇小说《野猫精》诗学特征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4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6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雪琴;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陌生化”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金芝;职教师资培训中双元制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伟伟;对中国旗袍文化之美的符号学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坤;;试论语言的陌生化[J];华章;2011年21期

2 陶恒;;陌生化:提高大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5期

3 魏正武;陈晓琦;;翼·动[J];中国摄影家;2011年07期

4 宋佳凡;;陌生化理论在英美概况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7期

5 康晓旭;;诗之诱惑在语言[J];华章;2011年17期

6 王丽;;论《第二十二军规》中陌生化手法的巧妙运用[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闫宁;苏科;;视觉、声音与情感:《边城》语言的陌生化[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周聪;辛艺华;;传统图形的“陌生化”再生[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王旭华;;从《念奴娇·赤壁怀古》看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翻译[J];才智;2011年16期

10 谢孝兰;;相声、小品语言的陌生化与适应性[J];社会科学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小屏;;论意象的创新——从现代诗文中的譬喻修辞切入[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雷达;;磨洗不掉的记忆——评《把绵羊和山羊分开》[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3 徐大军;;谈昆剧《张协状元》的戏乐精神[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4 刘士杰;;蕴含着魔化力量的诗的语言——漫论洛夫诗的语言艺术[A];洛夫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单军;;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关于建筑地区性研究的几点再思考[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世凯;;新时期小说语言转型之我见[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7 王璇;;善良又世故的中国人——看《张协状元》中的“鬼神”形象[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8 文贵良;;文学汉语:现代想像与当代生长[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9 罗安鹄;;博物馆观众审美的现代意识[A];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第七届博物馆学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10 顾天高;;相隔千年的情理补缺——评永嘉昆曲《张协状元》的时代沟通[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振奎;要有陌生化意识[N];中国工业报;2004年

2 赵卫防;《建党伟业》:熟悉历史的陌生化叙述[N];中国电影报;2011年

3 崔卫平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新感情与新感性[N];经济观察报;2011年

4 王美春;熟悉而陌生之作[N];文艺报;2010年

5 毛卓亮;陌生化与玄学派[N];河北日报;2002年

6 ;名栏目需要陌生化[N];中华新闻报;2003年

7 周红才;“陌生化”的写作思维[N];文艺报;2006年

8 高俊芳;广告传播中陌生化与本土化的“中国结”[N];中华新闻报;2006年

9 杨剑龙;对日常生活陌生化的打量[N];文艺报;2007年

10 何希凡;诗人的坚守与超越[N];文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江宁;才子佳人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涛;诺曼·梅勒的存在主义及其前期小说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张雅琳;从“间离效果”看品特戏剧中非现实的现实性[D];复旦大学;2010年

4 范晓丽;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6 陈静;唐宋律诗诗体流变的审美规律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熊毅;多恩及其诗歌的现代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瑞敏;诗歌含义生成的语言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宫爱玲;现代中国文学疾病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兰立亮;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昌凤;论现代艺术的陌生化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琳琳;《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陌生化艺术[D];天津外国语学院;2007年

3 李胜利;“陌生化”理论及其文艺学意义[D];西北大学;2004年

4 刘永莉;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异化[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田园;试论郑渊洁童话的陌生化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施琴;抒情小说体式的拓展和陌生化叙事——《呼兰河传》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彭娟;论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D];武汉大学;2005年

8 李新坤;论比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冯玉芳;卓别林喜剧艺术新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马磊;探讨“陌生化”理论在图形设计中的价值[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19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519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e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