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美术
本文关键词:鲁迅与美术
【摘要】:鲁迅,作为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与思想家之一,其作品及思想主张不仅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甚至名播海外,成为东方文化领域中的重要代表。由此,关于对鲁迅的研究,自1936年鲁迅病逝后,便在国内外学界形成一种现象,至今未有辍断。 鲁迅不仅是中国20世纪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学家,他在美术上的视野和对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贡献,亦不逊于他所用力的文学领域,然而,由于其突出的文学成就,鲁迅一生中极为精彩的这部分被人们忽略了。纵观鲁迅的一生,他对美术的爱好与关注是超越常人的。如少年时期即对绘画产生了特殊偏爱,留学日本又对美术的社会价值与功能产生了足够的认识,并给予高度评价;中年时期,还积极从事石刻画像、连环画、小说插图和中外美术的研究与推介;晚年的鲁迅,为倡导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积极举办展览、组织木刻讲习会、编辑出版木刻画册等。 本文以《鲁迅与美术》为研究命题,通过有限的资料,来考察鲁迅与美术的不解之缘,探询鲁迅的艺术观,,评价其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史上的贡献。文章共分五个部分:一、鲁迅一生的美术情结。主要描述鲁迅与美术的情感渊源,以及他对美术活动的参与和实践;二、三、鲁迅对中外美术的认识。详细分析他对中外传统与现代美术的理解,以及他对中国现代版画、漫画、连环画等新的美术种类中存在的社会价值与功能的认识;四、鲁迅的美术思想及美术表现观。结合鲁迅的文艺创作和对美术功能的独特理解,阐释鲁迅的美术思想及其表现观;五、鲁迅对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贡献。主要探讨鲁迅对中国现代美术创作方法和精神取向的引领,尤其是对中国现代版画的创新所做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鲁迅与美术 美术思想 现代版画 现实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120.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言8-13
- 第一章 鲁迅的美术情结13-22
- 第一节 少年时期的绘画兴趣13-14
- 第二节 收藏·鉴赏·实践14-16
- 第三节 参与美术活动16-22
- 第二章 鲁迅与中国美术22-27
- 第一节 鲁迅眼中的中国传统绘画22-23
- 第二节 鲁迅与木刻版画23-25
- 第三节 鲁迅与漫画、连环画25-27
- 第三章 鲁迅与西方美术27-34
- 第一节 鲁迅与凯绥·珂勒惠支27-29
- 第二节 鲁迅与爱德华·蒙克29-31
- 第三节 鲁迅与文森特·梵·高31-34
- 第四章 鲁迅的美术思想及美术表现观34-38
- 第一节 鲁迅的美术思想34-36
- 第二节 鲁迅的美术表现观36-38
- 第五章 鲁迅对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贡献38-42
- 第一节 推动中国现代版画的创新与发展38-39
- 第二节 对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39-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4
- 致谢44-45
- 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子建;;闲话阿成[J];时代文学;2001年02期
2 ;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举办《文学友人》活动[J];小说评论;1990年01期
3 朱晓进;鲁迅对杂感文的偏爱及其主要原因[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4 崔云伟,刘增人;2004年鲁迅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5 张梦阳;;韩国鲁迅研究之我观——鲁迅博物馆编《韩国鲁迅研究论文集》读后[J];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12期
6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J];鸭绿江(上半月版);2005年02期
7 ;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2006年文学创作班(函授)招生[J];中华散文;2005年12期
8 张春田;;重思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原点”[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2期
9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颁奖活动剪影[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8年02期
10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王彬点评本刊小作家作品[J];小读者;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小玫;;再读鲁迅《重订<徐霞客游记题跋>》[A];徐霞客研究(第14辑)[C];2006年
2 汪卫东;;文学的五四、文学的世纪与“鲁迅文学”[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福勤;;瞿秋白与鲁迅文学传统[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4 刘福勤;;瞿秋白与鲁迅文学传统[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5 白草;;张承志视野中的鲁迅形象[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梅子;;卧山藏水——葛水平[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1)[C];2009年
7 李震;;《摩罗诗力说》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冰;;文学在祖国怀抱里成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5)[C];2009年
9 何西来;;我对当前文艺创作状况的若干认知与思考[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10 张立群;;“世纪初中国女性诗歌研讨会”召开[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甄雪虹;文学译著:美丽与艰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贺;网络作家走进鲁迅文学院[N];人民日报;2010年
3 桃桃;关于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的四个话题[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恩超;得奖就像得金牌?[N];南方周末;2005年
5 陈丽华;“羊羔体”火了,鲁迅哭了[N];深圳商报;2010年
6 付小悦;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在鲁迅故乡绍兴颁奖[N];光明日报;2007年
7 许程丽;绍兴成为鲁迅文学奖永久颁奖地[N];绍兴日报;2007年
8 徐忠志;央视将播出《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专题片[N];文艺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晓红;作家们 记住鲁迅文学院[N];文艺报;2000年
10 崔立秋;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在京揭晓[N];河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秀卿;革命文艺的拓荒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袁洪权;“统一战线”政策下的“整合”[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洋;激变与守护的现代求索[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王月;新世纪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建伟;选择转换与融创[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7 封钰;刘海粟早期美术思想解读[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8 李夏;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民族特色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9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史佳林;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小说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春艳;鲁迅与美术[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2 蒋金晶;鲁迅的文化传播实践及其文学思想的当代价值[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3 徐竞;鲁迅と夏目漱石[D];延边大学;2011年
4 陈维;鲁迅文学に(?)ける「自觉」试论[D];延边大学;2011年
5 柏彦飞;“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洁洁;鲁迅和许广平的鹣鲽深情[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纪登平;鲁迅与孙昌涉小说的存在主义倾向对比研究[D];烟台大学;2013年
8 罗天琪;关于鲁迅文学中民俗文化用语的翻译报告[D];山东大学;2013年
9 刘纲;翻译社会学视阈下的鲁迅翻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10 屈立丰;中国现代美术大众化思潮的兴起[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30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530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