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玻璃媒材的综合材料实验

发布时间:2017-07-08 10:07

  本文关键词:玻璃媒材的综合材料实验


  更多相关文章: 玻璃媒材 综合材料 实验


【摘要】:每一种媒材都可以是承载艺术家精神与灵魂的载体,不管它是自然材质还是人工材质。玻璃作为人类较早发现的一种人工合成材料,除去它的本身的实用性能外玻璃在东西方都有其文化象征意义。尤其是国际玻璃工作室运动开展50年来,,玻璃作为一种艺术媒材焕发出其独特的魅力,因其唯一性、不可替代性而熠熠生辉。 玻璃这种材料被人类从自然界中合成提炼出来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恩赐,是宇宙给予我们人类视觉的饕餮盛宴。玻璃的色彩由于我们加入金属氧化物比例、成分的不同也随之变幻无穷,特别在光线照射之下更加斑斓绚丽,仿佛我们宇宙137亿年的进化历程浓缩凝练、流淌其中。 玻璃媒材的独特魅力,已经引起了众多艺术家的青睐与关注,开始有更多的非玻璃专业中国艺术家走入玻璃工作室或玻璃企业实验自己的创作观念,其中包括一些中国当代一线艺术家,他们想在开拓自己的创作领域同时,把自己目前使用的艺术语言符号转化到玻璃媒材上传达表现出来。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的艺术家创办自己的玻璃艺术工作室,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玻璃这种创作媒材会更多的出现在中国的综合材料艺术作品中。 艺术创作中各种新媒材被广泛运用,是由我们这些艺术家用艺术创新智慧通过不懈努力实践创造挖掘出来的。
【关键词】:玻璃媒材 综合材料 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第1章 引言6-7
  • 第2章 玻璃媒材的魅力和未来7-10
  • 2.1 梦幻般的材质魅力7-8
  • 2.2 玻璃媒材创作的潜力8-10
  • 第3章 “道”“器”合一的玻璃媒材实验10-12
  • 第4章 创作实验12-18
  • 4.1 创作动机12-13
  • 4.2 创作过程13-17
  • 4.2.1 制作沙模13
  • 4.2.2 沙模浇铸13-14
  • 4.2.3 退温成型14-16
  • 4.2.4 综合实验16-17
  • 4.3 创作阐释17-18
  • 第5章 总结18-19
  • 参考文献19-20
  • 致谢20-22
  • 附录A 个人作品22-25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25-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翔;现代媒材的开拓是中国画“当代性”的标志[J];美术观察;2003年02期

2 梅雷迪斯·门德尔松;王海樱;;纸质媒材的新潮流[J];世界美术;2007年04期

3 苏子东;传统工艺媒材应获得学科地位[J];美术观察;2005年08期

4 张白露;;从媒材看艺术设计的发展[J];装饰;2006年12期

5 田琪;边青山;;金属丝造型——用单一媒材表现构成艺术的研究和实践[J];美术大观;2012年05期

6 王巧玲;;“媒材”狂欢[J];新世纪周刊;2007年20期

7 苏子东;漆艺不同媒材观的缘由[J];装饰;2005年11期

8 李邦耀;;论“物”[J];艺术与投资;2008年10期

9 王兰;;综合媒材在视觉语言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0年12期

10 于波;;纸媒材在综合绘画中的可能性[J];东方艺术;2010年2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艺术投资分析员 姜长城;重新端正艺术收藏新取向[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皮道坚;为什么关注“实验水墨”[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记者 王莉萍;突围传统 当代水墨方兴未艾[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王海滨;朴素的力量[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峰;论中国当代艺术中媒材运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包雯;融合转向—符号化语言在多元化时代的跨媒材实践[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吴晓宁;媒材运用与表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秋莎;论明清花鸟画中媒材发展引起的墨法艺术流变[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5 李舵;媒材的精神性[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6 宋飞舟;玻璃媒材的综合材料实验[D];清华大学;2013年

7 尹明玉;在传统媒材下看当代中国纸墨艺术表现[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8 杨艳;从观念和媒材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实验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孟祥韵;综合表现—浅谈从绘画展开的艺术表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李响;传统媒材介入当代艺术作品及其意义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34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534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e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