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水浒传》中绰号英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3 16:09
本文关键词:关联理论视角下《水浒传》中绰号英译研究
【摘要】: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索了《水浒传》中绰号的英译问题。通过对赛珍珠和沙博理《水浒传》译本中绰号翻译的详细分析,本文作者试图证明关联理论适用于《水浒传》中绰号英译并且对绰号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关联理论是由斯泊伯和威尔逊在1986年共同提出的。该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语际阐释活动,同时还是一种双重明示—推理过程。在第一轮明示—推理过程中,译者作为受众基于对源语言和源语文化的知识和理解,推断原文作者的意图。在第二轮明示—推理过程中,译者作为交流者按照最佳关联原则把原文作者的意图传达给译文读者。最后,译文读者以最小推理努力推断获知原文意图。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译者要做的是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相吻合,从而实现成功交际。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因包含许多中国传统的思想,《水浒传》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小说中—百单八将的108个绰号已经成为《水浒传》最独特的特点之一,并且吸引了广大学者的注意和兴趣。绰号不仅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绰号通常是给人类、地方或东西另起的非正式的描述性的名字。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学和文化现象,绰号含有浓厚的语言和文化特点,尤其是《水浒传》中的108个人物绰号。到目前为止,关于《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研究比比皆是,但是关于绰号翻译的研究是少之又少。由于《水浒传》中大部分绰号都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所以绰号翻译变得格外艰难。作为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绰号翻译的成功与否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需要译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绰号翻译成功与否决定着整部小说翻译的成功与否。在关联理论框架下,本文作者详细阐述了《水浒传》中绰号的英译,并由此证明关联理论在绰号翻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章是全文的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作者首先对小说《水浒传》做了简单介绍,其次对绰号进行了总体研究,然后基于对《水浒传》中108个人物绰号的理解,本文作者将其归为六大类。在本章最后,作者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对绰号翻译的研究状况。第三章详细介绍了本文的理论框架,即关联理论。首先是对关联理论基本概念的介绍,其次是对关联理论在翻译中应用的详细阐述,最后是对基于关联理论的绰号翻译的可译性探究。第四章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论,包括研究问题、数据收集以及研究方法。本文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其数据主要收集于古典小说《水浒传》以及它的两个英译本。第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作者对关联理论是如何被应用到《水浒传》中绰号英译实践中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首先,基于关联理论,作者总结出三条指导绰号翻译的原则。其次,依照指导原则,作者对《水浒传》中绰号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索。作者主要介绍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并以两个版本中的绰号翻译为例对其进行了阐述。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表明没有哪一种翻译策略是普遍适用的。最后,基于对绰号的六大分类,作者分别阐释了关联理论是如何被应用于《水浒传》中绰号翻译实践中的。通过对绰号翻译的分析,作者试图阐明关联理论是如何指导译者进行绰号翻译,以及在关联理论指导下译者应如何把最佳关联传达给译文读者。分析发现,关联理论适用于《水浒传》中绰号的翻译,并且译者依据关联原则应该灵活采用翻译策略。最后一章为本文的总结部分,主要包括三点。首先是本文的主要成果,其次是本文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最后是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作者对今后研究提出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关联理论 最佳关联 绰号翻译 《水浒传》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BSTRACT2-5
- 摘要5-7
- CONTENTS7-10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10-14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0-11
- 1.2 Significance and Objectives of the Study11-12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2-14
-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14-30
- 2.1 Introduction to Shuihuzhuan14-17
- 2.1.1 Story and Value of Shuihuzhuan14-15
- 2.1.2 Its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15-17
- 2.2 General Study of Nicknames17-21
- 2.2.1 Definition of Nicknames17-18
- 2.2.2 Features of Nicknames18-20
- 2.2.3 Functions of Nicknames20-21
- 2.3 Classification of Nicknames in Shuihuzhuan21-27
- 2.3.1 Nicknames with Physical Features23
- 2.3.2 Nicknames with Specialities23-24
- 2.3.3 Nicknames with Temperaments24-25
- 2.3.4 Nicknames with Occupations25
- 2.3.5 Nicknames with Animals25-26
- 2.3.6 Nicknames from Ancient Legends26-27
- 2.4 Previous Studies on Nickname Translation27-30
- 2.4.1 Studies Abroad27-28
- 2.4.2 Studies at Home28-30
- Chapter Ⅲ Relevance Theory and Translation30-43
- 3.1 Basic Concepts of Relevance Theory30-35
- 3.1.1 Notion and Principles of Relevance30-32
- 3.1.2 Communication as an Ostensive Inferential Process32-34
- 3.1.3 Context and Cognitive Environment34-35
- 3.2 Relevance Theory in Translation35-41
- 3.2.1 Translation as an Inferential Process36-37
- 3.2.2 Translation as Interlingual Interpretive Use37-40
- 3.2.3 Principle of Translation:Optimal Relevance40-41
- 3.3 Translatability of Nicknames under Relevance Theory41-43
- Chapter IV Research Methodology43-46
- 4.1 Research Questions43-44
- 4.2 Data Collection44
- 4.3 Research Methods44-46
- Chapter V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Nicknames in Shuihuzhua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46-81
- 5.1 Guidelines for Nickname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Relevance Theory46-53
- 5.1.1 To Seek the Optimal Relevance from the Source Text46-48
- 5.1.2 To Make the Original Writer's Intention Meet the Target Reader's Expectation48-51
- 5.1.3 To Convey the Optimal Relevance to the Target Text51-53
- 5.2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Nicknames in Shuihuzhuan53-62
- 5.2.1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54-57
- 5.2.2 Domestication in Buck's and Shapiro's Versions57-59
- 5.2.3 Foreignization in Buck's and Shapiro's Versions59-60
- 5.2.4 Summary60-62
- 5.3 Translation of Nicknames in Shuihuzhuan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62-81
- 5.3.1 Translation of Nicknames with Physical Features63-66
- 5.3.2 Translation of Nicknames with Specialities66-69
- 5.3.3 Translation of Nicknames with Temperaments69-71
- 5.3.4 Translation of Nicknames with Occupations71-74
- 5.3.5 Translation of Nicknames with Animals74-76
- 5.3.6 Translation of Nicknames from Ancient Legends76-79
- 5.3.7 Summary79-81
- Chapter VI Conclusion81-86
- 6.1 Major Findings81-83
- 6.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83-84
- 6.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84-86
- APPENDIX86-89
- REFERENCES89-92
- ACKNOWLEDGEMENTS92-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怀;;关联理论翻译观及其对翻译的指导意义[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 谢苍霖;绰号的名号属性和语词特点——绰号研究之一[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3 孟建钢;关联理论对翻译标准的解释力[J];中国科技翻译;2001年01期
4 杨来胜;《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绰号小议[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3年04期
5 卢卫中;绰号:汉英修辞探析[J];外语研究;2003年02期
6 束定芳;;绰号的认知语言学分析——以《水浒传》中108将绰号为例[J];外语学刊;2009年02期
7 赵彦春;关联理论与翻译的本质——对翻译缺省问题的关联论解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孙华祥;关联理论及其对翻译的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9 余高峰;;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策略[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孟建钢;关于批评关联理论的几个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11期
,本文编号:537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537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