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镜”意象的审美透视
发布时间:2017-07-17 15:00
本文关键词:文学“镜”意象的审美透视
【摘要】:作为一种审美的表现符号,文学中的“镜”意象既具有某种内在意义的固定性,又具有围绕特定意义的朦胧性外延特征。在文学中“镜”意象不仅如其它意象那样成为了固定的符号存在,更以一种独特的审美思维方式引领着人们的认知。而现有研究对文学文本中“镜”意象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系统,或限于某个作家、或限于某种体裁。因此,本文将以时间和“镜”意象不同的类别内涵两个方面为基准,试图对“镜”意象进行类的整合;从宏观角度出发,把“镜”意象置于一个大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审视文学“镜”意象与华夏民族独特审美观念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将以文本为出发点,综合运用文化人类学、神话—原型批评等多种文艺学研究理论,以文献综合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说明和阐释问题。试图从“类”中透视出“镜”意象的多重文化精神及华夏民族独特的审美风貌。 全文分四章分别从“现象之源——从生活走向文学的镜意象”;“融合之变——文学镜意象的多重象征系统”;“因物生诗——文学镜意象的审美指向”;“镜像内外——文学镜意象的形成动因及其价值”四方面展开论述。“镜”意象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的审美融合,它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观念中一个重要的原型。“镜”意象既是水月自然事物的象征,又是隐士贤人的标志,同时蕴藉着华夏民族独特的认识自我和宇宙的道学精神。在对文学镜意象的进一步梳理中,我们从中可以感知到文学镜意象所呈现出华夏民族独特的生命意识、理性精神、悲剧意识,并且它们是以华夏民族文化精神中“和”的文化观念为核心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学中的镜意象常常与水、月、花、夜等自然意象一起出现,这些偏阴性的意象组合的复现更深刻地传达出了中国文化精神中的柔性。而镜意象原型产生的原因与万物有灵观念的渗透、“双性同体”形象的衍变,以及理性精神的高扬息息相关。文学中的镜意象承载且寄托着华夏民族所有对自我和世界的美好期许,它“清”、“静”、“圆”、“明”的特征也象征着华夏民族对圆满和谐的理想人生状态的不懈追求。当人们开始对物质上的“充盈”产生困惑时,这种对清静圆明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也不失为一条实现当代社会空虚脆弱灵魂自我拯救的出路。
【关键词】:镜意象 象征 审美 原型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0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论9-15
- 第一节 本文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9-13
- 第二节 本文研究方法及指导思想13-15
- 第一章 现象之源——从生活走向文学的“镜”意象15-25
- 第一节 镜文化的现实起点15-17
- 第二节 文学“镜”意象的划分17-25
- 一、神异之镜17-19
- 二、婚恋之镜19-22
- 三、咏怀之镜22-25
- 第二章 融合之变——文学“镜”意象的多重象征系统25-37
- 第一节 以“镜”喻物25-29
- 一、以“镜”喻水25-27
- 二、以“镜”喻月27-29
- 第二节 以“镜”喻人29-30
- 一、喻道人隐士29
- 二、喻清官贤才29-30
- 三、喻大智慧者30
- 第三节 以“镜”喻道30-37
- 一、道家静因之道31-32
- 二、儒家君子之道32-34
- 三、释家修心之道34-37
- 第三章 因物生诗——文学“镜”意象的审美指向37-50
- 第一节 文学之“镜”与生命意识37-40
- 一、对自然的敬畏37-39
- 二、对生命永恒的无限追求39-40
- 第二节 文学之“镜”与理性精神40-45
- 一、文人内省意识40-42
- 二、自我身份的确认42-45
- 第三节 文学之“镜”与悲剧意识45-50
- 一、因“游”而生的悲剧意识45-47
- 二、柔性的悲剧意识基调47-50
- 第四章 镜像内外——文学“镜”意象的形成动因及其价值50-63
- 第一节 文学之“镜”的形成动因50-58
- 一、万物有灵观念的渗透50-53
- 二、“双性同体”形象的衍变53-56
- 三、理性精神的高扬56-58
- 第二节 文学之“镜”的艺术价值58-63
- 一、文本价值59-61
- 二、审美意蕴61-63
- 结语63-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颂;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镜意象[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04期
2 秦榕;从《古镜记》看镜子文学意象的流变[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3 王岳川;;20世纪西方心理学美学的演进[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4 王娅;;从镜子意象看中国小说的发展演变[J];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郑湘萍;;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赵建华;;镜子与他者[J];江淮论坛;2007年02期
7 袁志准;;拉康之镜与审美之镜[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闫月珍;;“镜”意象与中国文人的内省意识[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高亨;池曦朝;;试谈马王堆汉墓中的帛书《老子》[J];文物;1974年11期
10 刘艺;中外文论中的镜喻[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字温;现代中国女性诗文中的典型意象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54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554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