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比较文学成功的对策之一
本文关键词:跨学科:比较文学成功的对策之一
更多相关文章: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跨界研究 比较视域 第三种诗学
【摘要】:杨乃乔认为,比较文学的学科边界凭借语际与跨界两个维度的优势迅速向外扩张,最终比较视域与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相呼应,成为比较文学研究者的身份标志。曹洪洋认为,"跨学科"是比较文学视域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其对比较文学的身份认同必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姜哲认为,在中国语言文学的语境之下,"世界文学"的研究必然以"比较文学"为前提,即"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出场,必须是将其自身呈现于历史的、审美的和科际的关系系统中的出场。郭西安认为,比较视域概念是理解比较文学后设学科特性与研究定位的枢机;从视域到比较视域的推进,也在很大程度上标识出传统人文研究向后人文研究过渡的理念特征。梁丹丹认为,中西方文学的互动对话是一种含有比较文学互文性质的典范文本,这一文本是研究主体在中西方文化精神的汇通与融合中生成与创造出的新的诠释意义的文本,即比较文学所倡导的"第三种诗学"。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
【关键词】: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跨界研究 比较视域 第三种诗学
【分类号】:I0-03
【正文快照】: 自中国比较文学从上世纪70年代末重新走向兴盛以来,跨学科就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基本学科特征而在国内获广泛认同。这一认同,一方面印证了百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具体实绩,另一方面还应和了国外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要求。然而,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比较文学跨文化和跨学科研究的身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查明建;;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J];中国比较文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超;;关于比较文学的“超文学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范劲;;作为交往媒介的世界文学及其未来维度[J];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02期
3 陈琦;;文化研究视角下“世界文学”的学科边界[J];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02期
4 查明建;;比较文学视野中的世界文学:问题与启迪[J];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04期
5 王欣;;从结构主义视角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13年04期
6 宋学智;;何谓翻译文学经典[J];中国翻译;201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金华;神韵说与纯诗论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江慧敏;京华旧事,译坛烟云[D];南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查明建;;歌德论世界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尔曼多·尼希,王林,石川;全球文学和今日世界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02期
2 常务;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J];国外文学;2002年02期
3 钟翔;这里有“真知灼见”——读《世界文学真髓》[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4期
4 ;世界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2年01期
5 ;世界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2年05期
6 李滟波;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文学”新解——评介大卫·达姆罗什著《什么是世界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4期
7 ;世界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5年19期
8 ;世界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5年20期
9 何林涛;;在世界文学大花园中漫步[J];出版广角;2007年03期
10 金惠敏;;球域化与世界文学的终结[J];哲学研究;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思孝;;马克思“世界文学”的现实意义[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宁;;“世界文学”:从乌托邦想象到审美现实[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3 魏善浩;;20世纪世界文学神话回归现象论纲[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4 田文信;;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宁;;世界主义、世界文学以及中国文学的世界性[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6 戈宝权;;谈茅盾对世界文学所作出的重大贡献[A];茅盾研究(第二辑)[C];1984年
7 李正文;;茅盾佚简五封的发现及其他[A];茅盾研究(第七辑)[C];1999年
8 侯洪;;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国出版——新时期文学及社科类期刊出版的话语分析[A];东方丛刊(2000第4辑 总第三十四辑)[C];2000年
9 王本朝;;中国的“哈姆雷特”:过渡时代的郭沫若及其矛盾处境[A];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郭沫若与文化中国[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構;“世界文学在花园”让读者走近经典[N];文艺报;2007年
2 记者 王玉;用开阔的眼光审视世界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陈众议;世界文学:民族文化的染色体[N];文艺报;2011年
4 王宁;重建世界文学的中国版本[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余中先 黑丰;《世界文学》:为中国文坛引来“天火”的杂志[N];文艺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任成琦;林语堂故里要建“世界文学小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7 南京师范大学 高远;翻译有道的世界文学百年经典[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世界文学》主编、翻译家 余中先;异域题材:世界文学的一道风景[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比利时 赛奥·达恩 杨肖 译;消沉与兴起:世界文学在扬弃中发展[N];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苏州大学文学院 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 季进 教授;以平常心态面对世界文学共同体中的不同他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2 吴岚;“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阎冰;世界文学交响中的本土声音[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伊;归来的陌生人[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84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584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