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艺术批评与边界逻辑:以器物文化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29 15:29

  本文关键词:艺术批评与边界逻辑:以器物文化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艺术批评 范式 器物 角色 互动 情境 界限


【摘要】:在艺术批评史上,风格、形式、美学等常规批评范式具有强大的言说能力。但就器物文化而言,风格批评却人为地区分了形式与内容的边界,形式批评在机械形式中控制对象的内容展开,美学批评在审美想象中忘却物体系的真实存在,这些被固化或声誉不佳的批评困境已然对传统批评范式的普适性构成严重挑战。从某种程度上说,角色、情境、互动、界限等具有间性特征的批评范式俨然显示出新的叙事生命力。间性批评不仅尊重时空的对话逻辑,还倚重界限以及他者文化,并以开放的立场拓宽了艺术批评的话语疆域,使之与常规批评范式在间性区域内相互补,从而顺应艺术批评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关键词】艺术批评 范式 器物 角色 互动 情境 界限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宋元明清海上丝绸之路与漆艺文化研究”(14BG067) 2014年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汉代漆艺文化研究”(14JHQ039)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J05
【正文快照】: “界限”意味边界轮廓清晰,即艺术主权独立,也意味边界的扩张与划分。对于艺术批评而言,“划界”与“跨界”是常有的事。“划界”是为了清晰艺术个性特征;“跨界”是为了拓展艺术的批评空间。前者是为了艺术自足性得以保障,后者是为了艺术自我与他者关系性得以显露。因此,当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丙帅;;《卧虎藏龙》中的武术之美与武侠文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2 许娟;;“约”与“罚”中的羞辱信效度探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4年01期

3 赵利生;陈芳芳;;多民族“万人扯绳”与内生性民族关系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4 晏青;;仪式化生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面向与表征模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安文霞;;“阳光中途之家”制度研究[J];研究生法学;2014年01期

6 莫继严;;远程互动时代的电视传播转型路径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年08期

7 肖荣春;;仪式传播研究:概念、现状与问题[J];今传媒;2014年09期

8 任超;朱启臻;;农村社区“孝”文化传承路径探讨——基于黑龙江省N市T村孝文化传承调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9 陈静茜;;夸示与操纵:基于LBS的城市文化符码与生活方式建构——以上海人民广场微博客使用为例[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10 李儒俊;陈凌;;新媒体语境下广告仪式过程影响研究[J];东岳论丛;201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玉华;;社会结构:一个概念的再考评[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2 项泉;;浅析“微”媒体在科普传播领域的应用和影响[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一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超;学科研究视域中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整合与范式转换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李霞;微博仪式互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3 孔翠芳;当代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认同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4 唐开福;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师精神生活的田野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花家涛;民族民间体育的空间生产[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6 刘研;电子游戏的情感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余科豪;干部价值领导力提升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8 方师师;中国社会网络中的动态媒介过程:关系、结构与意义[D];复旦大学;2013年

9 陈静茜;表演的狂欢:网络社会的个体自我呈现与交往行为[D];复旦大学;2013年

10 徐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传播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记龙;因工致残农民工维权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2 王林;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及效果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常颖慧;增强童装趣味性设计的研究及应用[D];东华大学;2014年

4 张丽丽;校园仪式开展的实效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袁宝明;多民族地区集体行动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6 韩璐;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移动社交媒体互动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7 阎小龙;新时期都市青年爱情信物审美嬗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王杰;仪式在社会工作中运用的理论探讨与实践反思[D];苏州大学;2014年

9 王海潮;与受众共舞[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吴斯;网络同人传播中的权力生成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善腊;;鲁虹艺术批评中的难解情结[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陈健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新看法[J];艺术.生活;2008年03期

3 张维青;;艺术批评的引领意识[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高岭;;恢复艺术批评的理论高度[J];艺术.生活;2009年04期

5 叶朗;;发展严肃的艺术批评[J];文艺争鸣;2010年02期

6 王春亮;;接受与艺术批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8期

7 苏伟;;艺术批评与现代性[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0年09期

8 王春亮;刘思慧;;语言与艺术批评的对话[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8期

9 ;专题:艺术批评与政治话语[J];东方艺术;2010年21期

10 查常平;;艺术批评的自觉性与本土化的自恋情结[J];艺术.生活;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丁长河;;艺术批评需要标准[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丁涛;;艺术批评的尺度[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林;;失语? 私语?——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失语的状况及私语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4年

4 夏宁博;;作为一种艺术传播方式的艺术批评[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5 薛亚军;;无能的批评——对批评圈子化、资本介入与批评共谋的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4年

6 朱中原;;困境与抉择:关于当代艺术批评制度的批评与反思[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戴丹;;艺术批评的另一种理论取向:情境分析——以蔡国强之《草船借箭》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缓;艺术批评:边界和规范[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蓝凡;艺术的批评与批评的艺术[N];文汇报;2008年

3 段君;艺术批评的语言[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商报记者 刘洋;艺术批评也是一种创造[N];北京商报;2009年

5 王秀雄;打开艺术批评的视野[N];文艺报;2010年

6 李心沫;艺术批评需要新秩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祝如;艺术批评不是获利工具[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杨振宇;作为艺术的艺术批评[N];美术报;2011年

9 刘淳;当今的艺术批评因何缺少质量?[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杜大恺;艺术批评的失语[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D];东南大学;2005年

2 董虹霞;西方现代艺术批评的起源[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3 陈亚民;罗杰·弗莱形式—文化的艺术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震;多媒体语境的艺术批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2 刘林;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中的“私语批评”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3 李楠楠;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本体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洪潇亭;法国艺术展览与现代艺术批评的兴起[1850-1863][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5 陶铮;论罗莎琳·克劳斯结构主义时期的艺术批评[D];浙江大学;2011年

6 曹倩;观看的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申夜灵;课程批评探析[D];西南大学;2010年

8 张娜娜;隐退的传统[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589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589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f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