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唐诗英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07:10

  本文关键词: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唐诗英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图式理论 图式激活 唐诗翻译 翻译策略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之间的频繁交流,诗歌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增进了解,丰富本国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作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在国外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追捧和阅读。带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唐诗的内容深刻广泛,形式典雅精美,艺术成就极高。而不同地域之间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已经成为了理解唐诗甚至翻译唐诗一个非常重要的阻碍环节。因此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并尽可能准确地将一首唐诗翻译成能够让大家接受和传阅的版本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图式是人们在理解与接受新事物时所调用的头脑中已存在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的抽象结构。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从德国古典学家康德首次提出图式这一概念到巴内特将图式概念应用到现代心理学研究,图式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成熟。近年来国内学者广泛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对阅读语篇的理解,并且开始结合翻译理论进行研究,对翻译的理论与实践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大部分学者研究唐诗的英译主要集中在使用意象图式理论对唐诗的意境进行分析或者对其翻译策略的选用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使用图式理论从整个唐朝大的诗歌历史环境下系统地对唐诗进行分析和对比讨论。本文试图应用图式理论中的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以不同的唐诗英译版本作为语料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得出中国的唐诗是可以被翻译的,同时指出了在翻译唐诗时为避免误译甚至错译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策略。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是关于本文的介绍部分,分别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重要性和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全文的构成。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的诗歌翻译理论、研究现状和诗歌翻译的可行性研究。 第三章是全文的理论框架,分别阐述了图式理论的发展起源,图式的定义,分类以及特征。同时介绍了图式的激活方式以及图式与翻译的结合现状。 第四章介绍了中国唐诗翻译中经常碰到的一些难点以及处理这些难点的策略。 第五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应用图式理论中的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对不同的唐诗英译版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图式理论是可以用来指导唐诗的翻译的。 第六章是全文的结论,作者总结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研究的目的和成果,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和将来努力的方向。 通过通篇的分析和研究,,作者得出了以下结论: 1)证明了图式作为储存在人们大脑里的经验和知识具有普遍性。通过不同的英译唐诗版本分析,证明了图式理论是适用于解释唐诗的英译的。能够帮助改善唐诗的翻译质量。 2)翻译唐诗过程中,译者首先也是阅读者,只有译者真正理解了所要翻译的唐诗,且具备深厚的目的语转化能力,才能更准确的呈现给目的语读者一首高质量的唐诗英译版本。 3)由于中英文存在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唐诗翻译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无法翻译的问题。要传达它们的意思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是非常难的。译者需要结合图式理论寻找适当的翻译策略对其进行再创作甚至破坏,以期待能够帮助激活目的语读者的图式,帮助达到更好的理解。 通过本篇文章,作者希望能够使唐诗翻译的研究更加全面和系统,并能够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因为本篇文章只是结合前人的研究对唐诗的部分作品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分析,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作者真诚地期待在更多的人对唐诗的英译进行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图式理论 图式激活 唐诗翻译 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Contents8-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0-11
  •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11-12
  • 1.3 Research Questions12
  • 1.4 Thesis Framework12-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21
  • 2.1 Research of Tang Poetry Translation at Home andAbroad14-16
  • 2.2 Poetry Translation Theory16-21
  • 2.2.1 Poetry Translation Theory Abroad16-17
  • 2.2.2 Poetry Translation Theory at Home17
  • 2.2.3 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Poetry Translation17-21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1-34
  • 3.1 ABrief Introduction to Schema Theory21-29
  • 3.1.1 Origin of Schema21-22
  • 3.1.2 Definition of Schema22-24
  • 3.1.3 Classification of Schema24-27
  • 3.1.3.1 Linguistic Schema25-26
  • 3.1.3.2 Formal Schema26
  • 3.1.3.3 Content Schema26-27
  • 3.1.4 Characteristic of Schema27-29
  • 3.2 The Processing Way of Schema Activation29-31
  • 3.2.1 Bottom-up Model29-30
  • 3.2.2 Top- down Model30-31
  • 3.3 Schema and Translation31-33
  • 3.4 Research Status of Schema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33-34
  •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ang Poetry34-39
  • 4.1 Some Difficulties about Tang Poetry Translation34-36
  • 4.1.1 Translation of Some Quantifiers34-35
  • 4.1.2 Translation of Some Geographical Nouns35-36
  • 4.1.3 Translation of Some Literary Quotations36
  • 4.2 Some Suggestions of Tang Poetry Translation36-39
  • Chapter Five Schema Theory and Tang Poetry Translation39-60
  • 5.1 Importance of Schema Theory in Tang Poetry Translation39-42
  • 5.1.1 Prerequisite of Correct Decoding and Improving Translator’s Comprehension of Tang Poetry39-40
  • 5.1.2 Prerequisite of Encoding40-42
  • 5.2 Analysis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 Ver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ema Theory42-58
  • 5.2.1 Language Schema in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of Tang Poetry42-45
  • 5.2.2 Formal Schema in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of Tang Poetry45-48
  • 5.2.3 Content Schema in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of Tang Poetry48-58
  • 5.2.3.1 Tang Poet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age Schema48-50
  • 5.2.3.2 Tang Poet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chema50-54
  • 5.2.3.3 Tang Poet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xt schema54-57
  • 5.2.3.4 Tang Poet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otion schema57-58
  • 5.3 Summary58-60
  • Chapter six Conclusion60-62
  • Bibliography62-65
  • Acknowledgements65-66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范勇;文学翻译中的形象思维[J];外语学刊;2001年02期

2 常宗林;图式及其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5期

3 刘明东,刘宽平;图式翻译漫谈[J];外语教学;2004年04期

4 杨秀梅;包通法;;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历史与现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12期

5 蒋洪新;庞德的翻译理论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杨天庆;唐诗英译的思考[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丛滋杭;;唐诗的中国文化特色与翻译策略[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592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592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2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