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图式理论看许渊冲唐诗英译中的“三美”再现

发布时间:2017-08-02 16:13

  本文关键词:从图式理论看许渊冲唐诗英译中的“三美”再现


  更多相关文章: 图式理论 唐诗 许渊冲 “三美”再现 翻译策略


【摘要】:唐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同样璀璨夺目。它以其广泛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唯美的音律形式,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传诵。唐诗的翻译是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然而,由于唐诗深厚的文化蕴涵、美妙的意境以及规整的声韵与格律,给翻译造成了巨大障碍,引得不少人发出“写诗已不易,译诗更是难上加难”的概叹。许渊冲作为中国当代承前启后的翻译家,在文学翻译,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文翻译方面有深厚的造诣。他主张用韵体翻译唐诗,译本应当尽可能再现原诗诸方面的美感,于是提出了“三美”原则,即在翻译中要尽量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其中最重要的是传达“意美”。 源于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解释了人类吸收、重组和构建头脑中的信息从而理解外界知识的方式和过程。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的过程中要对原事物的内容图式、语言图式、形式图式进行正确解码,,而许渊冲先生提出的在翻译过程中要对原诗从“意”、“音”、“形”三方面进行审美,译诗应尽量体现原诗“意美”、“音美”、“形美”的主张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尝试将图式理论应用于许渊冲的唐诗英译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分析图式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的理据,为本文将图式理论运用于唐诗翻译奠定理论基础。然后,分析唐诗中的内容图式、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即唐诗中意象和文化方面的“意美”、押韵和节奏等方面的“音美”,以及长短句和对偶方面的“形美”。同时,探讨许渊冲如何对这些图式进行正确解读从而在译诗中达到原诗“三美”的再现。最后,通过探索分析许渊冲努力实现“三美”再现的译诗过程,看他如何应对可能遇到的图式冲突和图式缺省的困难,以及怎样针对这些冲突和困难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包括保留、调整、省略原图式),从而为今后的唐诗英译探索途径,获得启示。文章通过图式理论与“三美”原则的结合,验证许渊冲在唐诗英译中注重原诗图式的翻译,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克服图式方面的困难,从而达到对原诗“三美”的再现。本文通过从图式理论这一角度对许渊冲唐诗英译进行观察与评析,试图验证将该理论应用于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期望通过跨学科的理论指导,为许渊冲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打开一扇新的视窗。
【关键词】:图式理论 唐诗 许渊冲 “三美”再现 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Introduction10-14
  • 0.1 Research Background10-11
  • 0.2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11-12
  • 0.3 Research Questions12
  • 0.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2-14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4-26
  • 1.1 Tang Poetry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s14-16
  • 1.2 Disputes over Translation of Tang Poetry16-20
  • 1.2.1 Translatability or Untranslatability16-18
  • 1.2.2 Translating in Verse Style or in Prose Style18-19
  • 1.2.3 Metaphrase or Paraphrase19-20
  • 1.3 Xu Yuanchong’s “Triple Beauty” Theory and Relevant Researches on It20-26
  • Chapter Two Schema Theory and Its Applicability to Translation26-41
  • 2.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chema Theory26-30
  • 2.2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s on Schema30-33
  • 2.3 Schema Theory and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33-38
  • 2.3.1 Schema Theory and Comprehens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34-37
  • 2.3.2 Schema Theory and Express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37-38
  • 2.4 The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to Tang Poetry Translation38-41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of Schemata in Tang Poetry and Representation of “Triple Beauty” by Xu Yuanchong41-61
  • 3.1 Translation of Content Schema and Representation of Beauty in Sense42-50
  • 3.1.1 Content Schema of Image42-45
  • 3.1.2 Content Schema of Culture45-50
  • 3.2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Schema and Representation of Beauty in Sound50-55
  • 3.2.1 Language Schema of Rhyme51-53
  • 3.2.2 Language Schema of Reduplication53-54
  • 3.2.3 Language Schema of Rhythm54-55
  • 3.3 Translation of Formal Schema and Representation of Beauty in Form55-59
  • 3.3.1 Formal Schema of Line Length55-57
  • 3.3.2 Formal Schema of Antithesis57-59
  • 3.4 Summary59-61
  • Chapter Four Difficulties in Representing “Triple Beauty” in Tang Poetry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dopted by Xu Yuanchong61-71
  • 4.1 Difficulties in Dealing with Schemata in Representating “Triple Beauty”61-65
  • 4.1.1 Schema Default61-63
  • 4.1.2 Schema Conflict63-65
  • 4.2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Achieving the Representation of “Triple Beauty” by Xu Yuanchong65-71
  • 4.2.1 Preserving the Schemata in Original65-67
  • 4.2.2 Adjusting the Schemata in Original67-69
  • 4.2.3 Omitting the Schemata in Original69-71
  • Conclusion71-74
  • Bibliography74-78
  • Informative Abstract in Chinese78-81
  • Acknowledgments81-82
  • Résumé and Publications since Entering the Program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孜婷;;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在李清照词的英译中的再现(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7期

2 张碧云;;从许渊冲“三美”原则角度论李清照词英译的美感再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林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许渊冲唐诗英译的艺术成就[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王群;;许渊冲《离骚》英译本特点刍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31期

5 李群群;;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许渊冲的翻译[J];青年文学家;2013年32期

6 顾晓禹;徐凤利;;许渊冲的“三美”理论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35期

7 李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许渊冲英译《西厢记》的艺术成就[J];中国翻译;2002年02期

8 蒲红英;;从许渊冲“三美”理论看《兰亭诗》(之三)的英译[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彭洁;;翻译客体形成中影响译者的因素分析——以赏析许渊冲的英译唐诗《长恨歌》为例[J];知识经济;2010年16期

10 夏长宏;;许渊冲与翻译[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海豚出版社社长 俞晓群;许渊冲:款步走来的大师[N];光明日报;2014年

2 早报记者 徐萧;他认为直译的主张是错误的[N];东方早报;2014年

3 黄蓓蓓;许渊冲:诗译英法70年[N];北京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王一;别人谈对等时,我在谈超越[N];解放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刘文嘉;翻译改变世界[N];光明日报;2014年

6 张西平;许渊冲——中国古代文化翻译的探索者[N];中华读书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庄建;人类文明的搬运工[N];光明日报;2012年

8 朱曼华;编织中西文化丝绸之路[N];中国信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明海;许渊冲翻译研究:翻译审美批评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燕云;许渊冲“信、达、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进;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朱俊林;许渊冲英译唐诗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4 陈优扬;翻译家许渊冲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5 祝琳;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邓东亮;许渊冲英译《长恨歌》评析[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7 曹诗语;改写及再创—评许渊冲的英译古诗[D];外交学院;2011年

8 张琴;许渊冲的唐诗法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筱晶;程抱一与许渊冲唐诗法译比较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曾然;许渊冲《高老头》译本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10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610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4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