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艺术区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沈阳艺术区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获得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然而,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单凭少数企业的努力是难以形成规模的,也就不具备产业优势及竞争力,所以,为了实现产业的集聚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途径,鉴于此,国内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纷纷挂牌成立。我们所讲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集合型概念,它指称与文化娱乐、传媒和创意等相关的许多行业或领域,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存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此,本文将主要以艺术区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从2005年以后,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开始火爆,使得艺术区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视野,那里不再仅仅是艺术家的容身之所,更是创造价值的地方,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地方效仿“798”、“宋庄”等成功艺术区发展模式,相继成立了本地的艺术区,但是,几年下来,这些艺术区多数发展得并不好,沈阳在这一过程中也涌现了不少艺术区,同样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沈阳艺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在大量实地调研和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沈阳艺术区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并以部分艺术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阐明了沈阳艺术区的发展现状与特点,由此指出沈阳艺术区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继而针对沈阳艺术区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阻碍,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解决对策与发展建议,为沈阳艺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理论方向。 本文在对沈阳艺术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产业集聚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首先,产业集聚理论的应用主要在战略层面上为沈阳艺术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针对沈阳艺术区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的特点,提出将分散的艺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从而提升沈阳艺术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其次,在竞争优势理论的指导下,本文通过对沈阳地区实际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沈阳艺术区未来发展应避免同质化倾向,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根据不同区域资源优势进行合理的空间及产业布局,明确艺术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在具体实施路径方面,文章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即未来在沈阳打造以雕塑产业为主的艺术聚集区,将雕塑的创意、制作及交易等全产业链汇集于此。目前,国内的雕塑产业园还为数不多,并且主要以传统雕塑或材料加工为主,沈阳未来创建雕塑产业园的核心是创意,突出雕塑的艺术性,围绕这一核心进行规划布局,形成以创意孵化为主的雕塑艺术区和以生产制作为主的雕塑产业区,再通过政府扶持营造交易和宣传平台,以此连通雕塑创意、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全部环节,对于这项方案的可行性,文章将从市场前景、资源优势、产业对接等多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如果这一方案得以实施,沈阳的雕塑产业形成规模,不仅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文化素养,更可以提升沈阳的文化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促进外部资源的向内流动,进而助力沈阳早日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艺术区 艺术产业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1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导言10-11
- 第一章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11-12
- 1.2 相关研究12
- 1.3 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12-14
- 1.4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14-16
- 第二章 沈阳艺术区发展历史和现状16-26
- 2.1 沈阳艺术区的发展历史16-17
- 2.1.1 沈阳艺术区的发展背景16
- 2.1.2 沈阳艺术区的产生及发展16-17
- 2.2 沈阳艺术区现状17-23
- 2.2.1 沈阳艺术区整体状况17-18
- 2.2.2 沈阳艺术区典型案例分析18-23
- 2.3 沈阳艺术区的发展特点23-26
- 2.3.1 起步晚,基础弱24
- 2.3.2 规模小,,分布散24-25
- 2.3.3 数量多,潜力大25-26
- 第三章 沈阳艺术区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6-36
- 3.1 沈阳发展艺术区的必要性26-29
- 3.1.1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6-27
- 3.1.2 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27-29
- 3.2 沈阳艺术区发展面临的机遇29-32
- 3.2.1 政府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29-30
- 3.2.2 自身条件有利于艺术区发展30-32
- 3.3 沈阳艺术区发展面临的挑战32-36
- 3.3.1 外部挑战32-33
- 3.3.2 内部挑战33-36
- 第四章 沈阳艺术区可持续发展路径及建议36-47
- 4.1 沈阳艺术区发展路径及建议36-42
- 4.1.1 争取政府支持36-38
- 4.1.2 发挥学院作用38-39
- 4.1.3 制定科学规划39-41
- 4.1.4 创新人才机制41-42
- 4.2 沈阳艺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42-47
- 4.2.1 人才保障43-44
- 4.2.2 政策保障44
- 4.2.3 运营保障44-47
- 结语47-48
- 附表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忠;;798艺术创意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观察;2010年04期
2 李治;童志华;;浙江省知联会研讨文化创意产业[J];中国统一战线;2010年01期
3 地山堂;;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地图[J];民间文化(中国文化产业);2007年07期
4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演绎“兴、观、群、怨”新界说[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02期
5 金少策;;浙江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大提速[J];今日浙江;2011年04期
6 刘强;;大创意下的资源大聚合 创建老字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策略探讨[J];公关世界;2010年04期
7 红丁;张昊;陈世杰;;工业遗址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J];民间文化(中国文化产业);2007年07期
8 ;杭州创意产业园区地图[J];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2007年04期
9 方杰;;创意产业园区的集聚和勃兴[J];浙江经济;2009年06期
10 杨慧;;拿什么来拯救“创意产业园”?[J];美术观察;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联行;罗鹏飞;公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空间布局研究——以杭州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树文;任筱楠;;基于创新驱动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3 于妍妍;;繁荣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之我见[A];2011北京文化论坛——打造先进文化之都培育创新文化论坛文集[C];2011年
4 宋慰祖;;打造先进文化之都 构建世界文化创意产业中心[A];2011北京文化论坛——打造先进文化之都培育创新文化论坛文集[C];2011年
5 陈煦;;国内文化创意园区存在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的探讨——从南京“西祠街区”说开去[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6 郭小哲;朱玉武;王霞;;我国能源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陈冬;;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思路与对策[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王玲;;谈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9 隋岩;;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背景及中国影视的发展趋向[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10 李继东;;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四大要素及其关系初探(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斌;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唐山开工[N];河北日报;2009年
2 记者 黄颖;牢牢把握“音乐”核心 努力打造全国一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N];成都日报;2011年
3 记者 赵妍;北京新增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N];经济日报;2009年
4 ;我州召开贵德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构建方案 中央电视台走进海南专题拍摄方案研讨会[N];海南报;2010年
5 冯雅红;4项目落户燕格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瑜;市北:特色区域拓空间[N];青岛日报;2010年
7 记者 于丽爽 通讯员 于雷鸣;平谷将崛起“中国乐谷”[N];北京日报;2010年
8 广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 纪检组组长 严建强;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思考[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南湖新区·东栅街道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王金明;提高核心竞争力 推动可持续发展[N];嘉兴日报;2011年
10 石伟;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东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自然资源特权制度之变革[D];武汉大学;2005年
2 胡建渊;南京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3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4 李咏梅;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5 蔡自力;可持续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陈军飞;城市生态系统诊断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张周堂;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王哲林;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我国环境税有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张安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田治威;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观[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超;沈阳艺术区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3年
2 杨博;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王井梅;文化规划与广州市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田冬梅;都市创意产业园规划与评价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5 王雅琳;城镇群地区产业园发展规划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万小琳;城市泛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罗蕾;武汉市创意产业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修岩;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理论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河南大学;2005年
9 塔娜;内蒙古镶黄旗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10 刘玉为;宜宾市大气污染防治与可持续发展浅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18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618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