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顺应论视角下葛浩文英译《呼兰河传》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7-08-04 13:42

  本文关键词:顺应论视角下葛浩文英译《呼兰河传》的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 顺应论 翻译


【摘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的三十年里一直处于沉寂状态,七十年代末期,国内外研究萧红及其作品的“萧红热”迅速兴起,作为其代表作的《呼兰河传》也迅速风靡文坛赢来无数赞誉。《呼兰河传》在1999年入选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图书”(1900-1999),在由《亚洲周刊》联合全球学者评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作品活动中,《呼兰河传》排名第九。此外,《呼兰河传》中两节题为《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萧红运用自然清新的笔墨追忆家乡的风土人情及童年的快乐时光,给读者展现了20年代坐落在中国东北部小城镇的呼兰众生相。同时《呼兰河传》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迷信、重男轻女等旧思想的强烈控诉,表达了对呼兰人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感情。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抒情诗的散文风格及娴熟的回忆技巧展现了萧红出众的才能。“民国四大才女”,“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称呼当之无愧。《呼兰河传》英译本作者葛浩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主要翻译家,同时也是研究萧红作品的主要外国学者。因葛浩文对《呼兰河传》的英译本未在市场发售,导致对该译本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对该译本的研究极具意义。 顺应论由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论于1999年提出,该理论为解读语用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并在翻译研究方面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应用价值。顺应论指出使用语言就是为了满足交际需要而在不同意识程度的控制下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翻译被看作是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交流和转换,其过程——按照一定的目的把源语文本转换成目的语文本也同样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维索尔论指出语言使用者在选择的过程中应遵循四条顺应规则,即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本文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以《呼兰河传》的中英本为蓝本,从四个方面对葛浩文的翻译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第一,在语境关系方面,分别对结构语境(包括语境衔接、互文和线性序列)和交际语境(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方面的顺应进行探讨;第二,在语言结构方面,分析了译者对原文风格及语言语音、词汇和句子层面上的顺应;第三,在动态顺应方面,详细分析了译者如何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结构做出相应的语言选择;第四,在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方面,主要探讨了译者如何根据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预期反应来做出合适的选择。通过对《呼兰河传》英译本的研究,笔者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实现翻译目的而不断做出选择顺应,且顺应论对文学翻译具有强大解释力。
【关键词】:《呼兰河传》 顺应论 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Contents7-9
  • Introduction9-12
  • 0.1. Research Background9-10
  • 0.2.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10
  • 0.3. Research Methodology10-11
  • 0.4. Thesis Layout11-12
  • Chapter On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daptation Theory12-24
  • 1.1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Adaptation Theory12-17
  • 1.1.1 Three Properties:Variability,Negotiability,Adaptability12-13
  • 1.1.2 Four Angles of Pragmatic Investigation13-17
  • 1.2 Transl ation in the Framework Adaptation Theory17-21
  • 1.2.1 Transl ation a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Choice-making18-19
  • 1.2.2 Adaptation in Translation Process19-21
  • 1.3 Previous Studies on Verschueren's Adaptation Theory in Translation21-24
  • Chapter Two Hulanhe Zhuan and Its English Version24-32
  • 2.1 Xiao Hong and Her Novel Hulanhe Zhuan24-27
  • 2.1.1 Introduction of Xiao Hong24-25
  • 2.1.2 Background and Unique Charm of Hulanhe Zhuan25-27
  • 2.2 Howard Goldblatt's Tales of Hulasn River27-29
  • 2.2.1 Brief Introduction of Goldblatt and His Works27-28
  • 2.2.2 Goldblatt and Tales of Hulan River28-29
  • 2.3 Previous Studies on Hulanhe Zhuan29-32
  • Chapter Three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Version of Hulanhe Zhu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32-60
  • 3.1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32-44
  • 3.1.1 Adaptation to Linguistic Context32-38
  • 3.1.2 Adaptation to Communicative Context38-44
  • 3.2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44-51
  • 3.2.1 Adaptation to the Original Style44-46
  • 3.2.2 Adaptation to Basic Utterance-building Ingredients46-51
  • 3.3 Dvnamjc Adaptation in Goldblatt's Translationl of Hulahe Zhuan51-56
  • 3.3.1 Dynamics in Temporal Dimension51-52
  • 3.3.2 Dynamics in Context52-54
  • 3.3.3 Dynamics in Structure54-56
  • 3.4 Salience of Adapt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Hulanhe Zhuan56-60
  • 3.4.1 Salience Concerning Translator's Purpose56-58
  • 3.4.2 Salience Concerning Readers' Response58-60
  • Conclusions60-62
  • Acknowledgements62-63
  • Bibliography63-66
  • Appendix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彭劲松;;外宣翻译中变译的语言顺应论阐释[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艳萍;贾德江;;顺应论视角下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J];海外英语;2010年09期

3 胡启海,贾德江;从顺应论角度看英语被动句的选择[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涂宇明;;旅游手册英译的顺应论视角[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周书梅;;语境顺应与翻译[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关孜慧;文化语境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7 赵湘;;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12期



本文编号:619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619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a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