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老照片解读“上山下乡”:对“知青”题材表现于公共艺术创作中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00:18

  本文关键词:老照片解读“上山下乡”:对“知青”题材表现于公共艺术创作中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知青 揭秘 老照片 公共艺术 无墙的博物馆


【摘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1968年达到顶峰,持续到改革开放前夕,知青数量共达到约1700万人。这场运动波及到几乎中国所有的家庭,不仅对当时的一代青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也扭转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迹。同样的青春却有着不同的待遇,历史的车轮造就了五四青年光辉的人生,而知青的人生却是灰暗的、令人淡忘的。作为80后的青年一代,应该怎样来判断他们?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话题。 知青老照片是历史的呈现.可以通过它进入历史,冲击观者内心,达到直面历史的作用,不仅可以对当代人起到警示,而且告诫未来的中国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通过公共艺术作品对老照片的解读,从那个年代的记忆里发掘出真实的历史鉴证,对知青老照片、知青口述、知青用品、知青诗歌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用公共艺术新的表现方式,包括铝板腐蚀老照片、多媒体展演纪录片、实物收集陈列、公共艺术装置、还原历史场景等,做成无墙的博物馆,既完成艺术对知青群体的关怀,又达到让后人阅读历史的目的。 现在对知青文化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以公共艺术来做知青主题的作品为数不多,优秀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从学术方面来看,对知青的研究还应进一步展开,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知青 揭秘 老照片 公共艺术 无墙的博物馆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0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 研究缘起10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0-12
  • 1.3 研究思路及过程12-13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0
  • 1.5 本章小结20-21
  • 第二章 何为知青?老照片解读21-36
  • 2.1 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沿革21-22
  • 2.2 知青的概念22-25
  • 2.2.1 知青分类一览表23-24
  • 2.2.2 各省知青分布图24-25
  • 2.3 知青返城25-26
  • 2.4 笔者抽调黑龙江8位知青典型案例26-34
  • 2.5 本章小结34-36
  • 第三章 知青题材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表现36-44
  • 3.1 建筑外观对公共环境36
  • 3.2 标志性雕塑36-38
  • 3.3 “知青生活”主题创作38-40
  • 3.4 知青人物创作40-41
  • 3.5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41-42
  • 3.6 观念艺术的应用42-43
  • 3.7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再回1968》作品创作44-55
  • 4.1 资料的收集44
  • 4.2 作品名称阐释44
  • 4.3 资料的内容及表现方式介绍44-55
  • 4.3.1 作品第一部分《1968年解放日报装置作品》45-46
  • 4.3.2 作品第二部分《历史的留言》46-50
  • 4.3.3 作品第三部分《知青老照片投影展示》50-51
  • 4.3.4 作品第四部分《知青口述历史纪录片》51-52
  • 4.3.5 作品第五部分《逝去的爱情》52-55
  • 结论55-56
  • 致谢56-57
  • 参考文献57-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万强 ,林蓉;邓小平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J];党史文苑;2004年11期

2 张泽民,买文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考察与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3 陈鸿俊;;论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J];美术学报;2006年02期

4 孙振华;公共艺术的政治学[J];美术研究;2005年02期

5 柳建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兴起原因初探[J];中国青年研究;1991年04期



本文编号:622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622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e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