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前见视域下《诗经》英译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22:16

  本文关键词:前见视域下《诗经》英译的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前见视域 《诗经》英译本 对比研究


【摘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以无比的智慧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千百年来一直为世界所瞩目。《诗经》本称《诗》,又称《诗三百》,因列入儒家经典而称《诗经》,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它博大精深,是我国古老文化传统的瑰宝,也是儒家经典之一。早在3个多世纪以前,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之一《诗经》就已经开始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那么,历史上蔚为大观的《诗经》英译为何却如此大相径庭,,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各译家所选择的翻译策略?在这里,伽达默尔“前见理论”的提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理解平台,正是由于每一位译家的不同“前见”,我们才能阅读到如此丰富多彩,不尽相同的译本。 建立在海德格尔理解的前结构基础上的前见理论认为,任何理解和解释都依赖于解释的前见。伽达默尔前见理论的提出,让我们对理解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日常所谓的“理解”是一种带有“偏见”的理解,这种“偏见”就是伽达默尔所提出的“前见”,这种“前见”不以我们的意识为转移,但却影响着我们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前见理论是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的重要内容,当我们把“前见理论”应用到文学翻译中时,我们发现“前见”不再是传统阐释学所定义的达到文本正确理解的障碍,而是理解和解释的首要条件。同时,如果我们正确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文本时,我们会发现它其实是一种科学的文本分析法,因为它能帮助我们理解很多带有特殊历史背景的艺术形式。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影响因素: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效果历史。这三个理论依据是这样相互影响的:理解的历史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理解上的“偏见”又构成了译者独有的“视域”。这样,我们所看到同一著作的译本各有千秋,千差万别。译本没有好坏之分,当我们分析译本时,要把译本回归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因为“效果历史”是检验译本的试金石。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面对同一典籍,为何会有如此多的译本?能否从前见理论入手来分层次探究多译本出现的根本原因。文章从伽达默尔的“前见理论”入手,以理论所包含的三大内容,即“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效果历史”为理论依据,对《诗经》的三个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我选取的三个译本分别是理雅各,庞德,汪榕培先生的。理雅各所译《诗经》的出版社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日期为2011年。庞德英译《诗经》的出版社是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为1982年。汪榕培与任秀桦合译的《诗经》出版社为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为1995年。由于三位译者是众多译者中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所以他们理解的历史性更具有说服力。论文可能遇到的困难是用前见理论分析译本时,是否会有理论上的局限性?是否忽略了译者的主体性?这些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不能客观地运用前见理论来做译本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三位“前见”的分析,说明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他们的译本以及翻译策略也不同,所以终极译本不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重译是必然的,我们更需要与时俱进的译本。最终本文所期望达到的研究结果是前见理论可以分三个层次来分析多译本产生的原因。由于历史背景,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的三方面因素的作用,呈现出的三个译本也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必定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关键词】:前见视域 《诗经》英译本 对比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bstract3-6
  • 摘要6-10
  • 1 Introduction10-14
  •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10-11
  • 1.2 Research Question and Methodology11
  • 1.3 Purpose of the Research11-12
  •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2-14
  • 2 Literature Review14-20
  • 2.1 Translation and Research Overview of The Book of Songs14-15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15-20
  • 2.2.1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Version15-16
  • 2.2.2 The Study of Translators16-17
  • 2.2.3 Research Methods17-20
  • 3 Theoretical Basis20-24
  • 3.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Vorsicht20-21
  • 3.1.1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20-21
  • 3.1.2 Fusion of Horizons21
  • 3.1.3 Effective History21
  • 3.2 The Enlightenment of Vorsicht on Translation Studies21-24
  • 4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hree Versions24-50
  • 4.1 An Introduc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24-26
  • 4.1.1 The Content of The Book of songs24
  • 4.1.2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Book of Songs24-25
  • 4.1.3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and Influences of The Book of Songs25-26
  • 4.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se Three English Versions26-31
  • 4.2.1 James Legge's The Book of Songs26-28
  • 4.2.2 Ezra Pound's The Classic Anthology Defined by Confucius28-30
  • 4.2.3 Wang Rongpei and Ren Xiuhua's The Book of Poetry30-31
  • 4.3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Book of Songs31-45
  • 4.3.1 Personal History Background31-37
  • 4.3.2 Their Culture Backgrounds37-40
  • 4.3.3 Their Personal Character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40-45
  • 4.4 Analysis on the Fusions of Horizons by Their Versions45-47
  • 4.4.1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Their Versions45-46
  • 4.4.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Their Versions46
  • 4.4.3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among These Three Versions46-47
  • 4.5 Analysis on the Effective History by Their Translations47-50
  • 4.5.1 The Significance of Effective History47
  • 4.5.2 Rationality of Retranslation47-50
  • 5 Conclusion50-54
  • 5.1 Summary50
  • 5.2 Findings50-51
  • 5.3 Limitation and Suggestions51-54
  • Acknowledgments54-56
  • Bibliography56-60
  • Appendix60-76
  • Publications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龙胜;阐释学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葛纪红;;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耿强;;对阐释学翻译研究的学科反思[J];外语研究;2006年03期

4 耿强;;阐释学翻译研究反思[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黄勤,曹莉;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6期

6 王海龙;对汉学流变的回顾与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7 周发祥;;《诗经》在西方的传播与研究[J];文学评论;1993年06期

8 陈太胜;走向文化诗学的中国现代诗学[J];文学评论;2001年06期

9 汪榕培;漫谈《诗经》的英译本[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年03期

10 蒋洪新;庞德的翻译理论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627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627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1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