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游记类文章翻译策略探析
本文关键词:文化视角下游记类文章翻译策略探析
【摘要】:游记类文章由于其既有旅游宣传介绍的特点,又具有散文的文学性特点,所以国内外对该文类的翻译研究不是归为散文一类进行翻译研究,就是列入旅游英语实用文体进行研究。当前,由于“文化转向”译论的出现,人们也开始从文化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翻译学中的“文化转向”译学理论,首先由巴斯内特(Bassnett)和勒菲弗尔(Lefevere)于1990年在与他人合编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正式提出。“文化转向”给翻译界开辟了新的研究维度,可以说是译学研究的转折点。翻译界不再局限于语言学层面进行翻译研究,开始转向文化层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前翻译研究中的操纵因素,如作者与译者等都受到更多的关注,成为当前文化翻译研究的新趋势。 本篇论文从文化视角出发,结合当前国内文化翻译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纽约不怀旧》一书中的14篇游记进行翻译策略探析。文章借鉴了周志培教授在其《文化学与翻译》一书中的文化翻译理论,从文化移植、文化融合与文化同化三方面探讨文化要素的翻译策略。同时,由于游记类文章兼具文学性散文的特点,文章也探讨了翻译的审美要求。此外,由于文化元素的翻译会受到不同因素的操纵和影响,因此文章也探讨了因素之一即译者的主体作用。 游记类文章包含大量的文化信息,从文化移植、文化融合及文化同化三方面分析游记类文章的文化要素翻译有助于更好的选择翻译的策略,而且也有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周志培教授的译论对游记类文本翻译研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同时,在翻译游记类文章时,文学性审美和译者的主体作用在整个翻译过程也应受到重视。
【关键词】:游记 文化转向 文化 翻译 文化操控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10-12
- 1.1. The Purpose of the Thesis10
- 1.2.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0-12
- Chapter Ⅱ “CULTURAL TURN” THEORY12-20
- 2.1. The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Cultural View12-13
- 2.2.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13-14
- 2.3.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14-15
- 2.4. The Micro-culture and the Cultural Meaning15-16
- 2.5. Translation Strategies16-17
- 2.6. TheAcademic Value of Travelogue Translation17-20
- 2.6.1. The Definition of Travelogue17-18
- 2.6.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velogue18
- 2.6.3. The Function of Travelogue18-20
- Chapter Ⅲ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FORGET THE OLD AND BRING ON THE NEW YORK (2008) FROM THE CULTURAL VIEW20-29
- 3.1. Cultural Transplantation20-24
- 3.1.1.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Figures20-21
- 3.1.2.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Site Names21-23
- 3.1.3.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Events23-24
- 3.1.4.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Objects24
- 3.2. Cultural Fusion24-25
- 3.3. CulturalAssimilation25-26
- 3.4. Literary Esthetical Consideration26-29
- Chapter Ⅳ CULTURAL MANIPULATION FACTORS29-31
- 4.1. The Dominant Role of Translators29-30
- 4.2. The Consideration of Target Readers’Reception30-31
- Chapter Ⅴ CONCLUSION31-33
- 5.1. Major Findings31-32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 for Further Studies32-33
- REFERENCES33-34
- APPENDIX Ⅰ34-74
- APPENDIX Ⅱ74-11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丽杰;;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文化符号的跨文化性研究[J];前沿;2010年13期
2 罗建平;《孙子兵法》Giles译本译误分析[J];青海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3 于宏伟,程苏;翻译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申丽霞;英汉互译中的“文化难题”[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徐惠;;英语人名翻译的常用方法[J];青年文学家;2009年11期
6 于晓静;;从目的论视角看《红楼梦》中宗教文化的翻译[J];青年文学家;2012年01期
7 陈莉莉;;浅谈《功夫熊猫》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传递[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郭建红,黄田;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中的品牌文化[J];求索;2004年07期
9 罗建平;《孙子兵法》Giles译本译误分析[J];钦州学刊;1998年01期
10 李智;试论英汉文化意象的传递[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明;;对英汉“文化限定词语”的思考[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嵇德全;;论英汉比喻翻译中的等值与文化差异[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毛志文;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徐东辉;加克“语言转化”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王文忠;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宋海云;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孙瑞;朱生豪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顾铮;英汉比喻类颜色词语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娟;杨必译《名利场》中“good”一词的具体化译法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乌云高娃;地名翻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赵兰信;从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看英汉基本颜色词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可红;英汉颜色词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璐莹;儿童文学翻译的异化与归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献慧;中国不同阶段学生英语词语搭配现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636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636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