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基于语料库的莎剧汉译本中AABB式叠词应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14:27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料库的莎剧汉译本中AABB式叠词应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AABB式叠词 莎士比亚戏剧 语料库


【摘要】:本文利用语料库研究了AABB式叠词在莎剧三部汉译本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1)由于AABB式叠词的文体属性和句法功能,译本中AABB式叠词都承担了多样的句法功能,作状语最多。2)译本中使用的AABB式叠词主要译自原文的四种词汇或结构。译自动词、名词及相关短语是受到原文语义及语用的影响,而译自副词、形容词及相关短语则体现汉语形象性思维方式的作用。3)方平译本中使用的AABB式叠词多于梁实秋译本和朱生豪译本,但梁译本中由增词而来的AABB式叠词远少于朱译本和方译本。这与不同译者的翻译原则和目的有关。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AABB式叠词 莎士比亚戏剧 语料库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1.引言重叠是汉语富有特色的语法语义手段,AABB式叠词是汉语词类重叠常见的语法现象。对该类叠词在原创汉语语境中的性质、语义及功能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4;19;22];此外,研究发现使用AABB式叠词是文学体裁语言风格的特点之一[3;15];AABB式叠词具有韵律及口语化特征[2;8]。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平;;新的认识和追求——谈《新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思想[J];出版广角;2001年05期

2 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李强;“动+趋1+宾+趋2”的语义及结构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3 史继林;一种少有人提及的省略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申向阳;;九寨沟方言“把”字句及“给”字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5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6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缑瑞隆;;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常年;动词重叠式中动词的语义虚化与发音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2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3 朱德熙;;潮阳话和北京话重叠式象声词的构造——为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而作[J];方言;1982年03期

4 甄尚灵;遂宁方言形容词的生动形式[J];方言;1984年01期

5 朱建颂;;武汉方言的重叠式[J];方言;1987年01期

6 汪平;;湖北省西南官话的重叠式[J];方言;1987年01期

7 张宁;;昆明方言的重叠式[J];方言;1987年01期

8 梁德曼;成都方言名词的重叠式[J];方言;1987年02期

9 刘自力;仁寿方言名词的重叠式[J];方言;1987年02期

10 张惠泉;贵阳方言动词的重叠式[J];方言;198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丽娟;从名词、动词看现代汉语普通话双音节的形态功能[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遂;;《汉语大词典》收释AABB式词存在的问题[J];语文学刊;2014年07期

2 伍宗文;;略论先秦汉语的AABB式[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1年00期

3 王素梅;双音节动词的AABB式重叠——兼论与动词AABB式重叠的区别[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胡孝斌;;动词重叠AABB式的语法化[J];汉语学习;2006年04期

5 于立昌;;AABB式动词重叠试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夏群;刘文;;AABB式动词重叠“功能游移”与语法意义探略[J];语言与翻译;2007年03期

7 杨绍林;;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AABB式形容词读音的判定标准[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崔建新;;可重叠为AABB式的形容词的范围[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4期

9 满芳;;《诗经》中的AABB式组合[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吴若愚;形容词重叠形式ABB式和AABB式读音规范刍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秋月;双音节形容词AABB式重叠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张晓艳;现代汉语AABB式状态形容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翔;AABB式和ABAB式形容词重叠形式与对外汉语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45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645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3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