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文体学角度看英译本《永别了,武器》
本文关键词:从叙事文体学角度看英译本《永别了,武器》
【摘要】:本文以英译本《永别了,武器》为例,分别从叙事视角以及人物话语表达方式两方面,探究叙事文学体在英文翻译中的表现形式,以期为后续英文翻译实践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作者单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关键词】: 叙事文体学 视角 英译本 《永别了 武器》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叙事结构及话语表达方式是叙事文体体探究小说翻译问题的主要方面,而叙事学与文体学在英文翻译中的结合应用能够多角度展现原创作品中不同人物角色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文章分析更具科学性,语言艺术效果表达更为真实。诚如著名教授申丹在《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中所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晓梅;;从叙事文体学角度看《永别了,武器》的翻译[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王萍;;中国现代小说文体研究的回顾与拓展[J];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兴文;叙事学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芳兰;《永别了,武器》林疑今译本之审美再现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2 张永红;小说Mansfield Park节选翻译实践中叙事特征的再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泽权;闫继苗;;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与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中报道动词及英译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邵璐;;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叙事文体学趋势[J];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3 黄立波;朱志瑜;;译者风格的语料库考察——以葛浩文英译现当代中国小说为例[J];外语研究;2012年05期
4 刘仲华;董阳;张晓博;;对话莫言 “我会继续努力”[J];环球人物;2012年27期
5 王克非;秦洪武;;英译汉语言特征探讨——基于对应语料库的宏观分析[J];外语学刊;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玲;;《永别了,武器》的风格研究(英文)[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李昂;;《永别了,武器》体现的是宿命论[J];沈阳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刘斌;;浅析《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主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1期
4 袁行;;《永别了,武器》中的《圣经》情结[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龙奇玉;;从《永别了,武器》看战争的悲剧[J];黑龙江史志;2010年05期
6 马礼霞;;《永别了,武器》中的荒诞意识[J];文学教育(上);2010年11期
7 王安nI;;《永别了,武器》的现代阐释[J];文学教育(下);2011年04期
8 王洪强;;《永别了,武器》中的“别武”三部曲[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12期
9 李树欣;;“家园无觅处”:《永别了,武器》中的自然象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10 彭雅英;;《永别了,武器》两译本的审美比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艳;从功能语法角度研究《永别了,武器》[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许彩敏;《永别了,武器》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重庆大学;2010年
3 石萍萍;无以逃脱的生死骗局[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双丽;被缚者的艰辛历程[D];吉林大学;2008年
5 钱仕盈;身体的压抑与反抗[D];西南大学;2008年
6 钟永丹;《永别了,武器》中的存在主义倾向[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宏志;从《永别了,,武器》中读海明威的艺术风格[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李影;论《永别了,武器》中亨利的心路历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黄芳;从《永别了,武器》中看海明威的生态女性意识[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俐;论《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的存在主义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00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700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