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探讨——以湖南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为例
本文关键词: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探讨——以湖南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为例
【摘要】:本文对武陵山片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的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保护性旅游开发在武陵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了新宁八峒瑶族"跳鼓坛"这种独特民俗文化的历史文化源流、仪式、所蕴含的文化资源和保护现状,并对其原生态的保护传承及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中如何寻求利益平衡点而和谐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提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探索新的保护方式、加强文化传播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等建议,以期构建适合时代发展的非遗保护新模式。希望以此为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跳鼓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传承保护
【分类号】:J0
【正文快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因,是本民族区别其他民族的主要标识。伴随着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非遗蕴藏的巨大文化旅游资源一方面受到了旅游产业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另一方面如何保护好生态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永林;;“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文化遗产;2013年05期
2 张劲松;新宁县麻林瑶族乡的“跳古坛”[J];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熊国平;潘嘉虹;汪成璇;;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探讨——以江苏省高淳村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J];规划师;2015年06期
2 肖溪格;;文化生态视域下毛古斯舞的生存现状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08期
3 李荣启;;文化生态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J];美与时代(上);2015年02期
4 吴凡文;齐子杨;;文化生态视阈下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前沿;2015年05期
5 袁善来;;“多耶”与侗族文化[J];文艺评论;2015年03期
6 付欢;;渝东南文化生态区非遗地理标志保护研究[J];艺术品鉴;2015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迪;城市化语境中的社火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冰雁;麻林瑶乡竹根雕刻面具的工艺与传承发展的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胡朝相;论生态博物馆社区的文化遗产保护[J];中国博物馆;2001年04期
3 潘定智;从文化生态学看中国民族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03期
4 宋俊华;;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生态与衍生态[J];民俗研究;2008年04期
5 廖国强;云南少数民族刀耕火种农业中的生态文化[J];广西民族研究;2001年02期
6 方慧;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刍议[J];思想战线;1992年05期
7 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原则[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孙兆刚;论文化生态系统[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年03期
9 刘魁立;;文化生态保护区问题刍议[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欣;;下一部经典旅游剧目会在重庆吗?[J];新闻研究导刊;2013年07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和慧仙 刘晓佳;《印象丽江》大型实景演出[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2 桂娟;刘云山:增强改革意识,推进文化创新[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于春美;演艺地产的迷离光景[N];中国房地产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阳芳;旅游演艺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00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700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