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主体间性视角下《喜福会》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13:18

  本文关键词:主体间性视角下《喜福会》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主体间性 喜福会 翻译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美国华裔文学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包括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该小说讲述了四个中国移民家庭母女之间从矛盾、冲突到融合、理解的过程。小说于1989年一经出版即大获成功,原文中夹杂着大量的汉语语码—以罗马拼音的威妥玛系统拼写的中文语码,以及文中母亲时而用到的洋泾浜英语,无不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到新奇,并且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同时也使译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迄今为止,这本小说一共有五个译本,本文选取的是田青(1992)和程乃珊(2006)的译本。其原因在于程乃珊不同于田青的作家身份使两者在处理主体间(作者、译者和读者)关系的问题上存在差异。 主体间性理论最初由德国现象学家Husserl提出,后来由Heidegger, Gadamer,Habermas等进一步发展完善并最终确立。主体间性最初发端于哲学,而后被广泛用于包括翻译在内的各个学科。哲学上的主体间性指的是主体与主体间相互交往的特性,因此,从翻译的角度来讲,主体间性是指作者、译者和读者这三个翻译主体在翻译活动中的相关性和关联性。它强调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活动,相互交往的翻译主体需要遵守不同文化的准则,以期建立一个平等交流、相互沟通的翻译模式。 本文将主体间性与文学翻译结合起来,主要运用Habermas提出的三个有效性要求: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对《喜福会》田青和程乃珊的两个汉译本进行比较,援引大量典型译例,,分析《喜福会》汉译本中各翻译主体间的交往是否遵守三个有效性要求,并对这两个译本进行合理的评价,从而创造出更为规范的译作,进而提高此类文学作品的翻译水平。 具体来说,在真实性方面,两名译者都能够对客观世界事实作出真实的陈述,但是对于原文中出现的错误,田青保留原文内容,而程乃珊把错误改正,符合了知识的客观性。此外,程乃珊的译文当中有误译现象,违背了真实性要求;在真诚性方面,田青在罗马拼音、姓名以及中国传说的翻译方面能够尊重原作者的意图和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而程乃珊对原作中作者特意设置的内容采用通顺翻译,并且对某些中国传说采取了删减的翻译策略,没有很好地重现作者意图,译文读者也就无从体会。而在对待文中母亲错误发音以及洋泾浜英语的翻译上面,两者都没有很好的把原作者的信息传递给译语读者,违反了真诚性要求;在正确性方面,田青和程乃珊基本上都能够选择地道正确的话语,使读者领会,然而程乃珊的译文当中有词语误用现象,违反了正确性要求。 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田青在翻译《喜福会》时很大程度上遵守了Habermas的三个有效性要求,为译语读者提供了原汁原味的华裔文学作品;而程乃珊的作家身份使她的有些译文只为了照顾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忽视了对原文的忠实度,从而违背了Habermas的三个有效性要求。
【关键词】:主体间性 喜福会 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3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10
  • 1.2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10-11
  • 1.3 RESEARCH QUESTIONS11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1-13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3-19
  • 2.1 AN OVERVIEW OF THE JOY LUCK CLUB13-14
  • 2.2 FOREIGN AND DOMESTIC STUDIES ON THE TRANSLATED VERSIONS OF THE JOY LUCK CLUB14-16
  • 2.3 CURRENT STUDIES OF INTER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16-19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19-25
  • 3.1 AN OVERVIEW OF INTERSUBJECTIVITY19-20
  • 3.2 BASIC ASPECTS OF HABERMAS’ INTERSUBJECTIVITY20-23
  • 3.2.1 Universal Pragmatics21-22
  • 3.2.2 Three Validity Claims22-23
  • 3.3 THE SIGNIFICANCE OF HABERMAS’ INTER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23-25
  • CHAPTER FOU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TRANSLATED VERSIONS OF THE JOY LUCK CLUB25-43
  • 4.1 APPLICATION OF TRUTHFULNESS CLAIM TO EVALUATION25-27
  • 4.2 APPLICATION OF SINCERITY CLAIM TO EVALUATION27-42
  • 4.3 APPLICATION OF RIGHTFULNESS CLAIM TO EVALUATION42-43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43-45
  • 5.1 Major Findings43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43-45
  • ACKNOWLEDGEMENTS45-46
  • REFERENCES46-48
  • 附录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钧;翻译的主体间性与视界融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2 吕俊;哲学的语言论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725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725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b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