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语义视角下的文化意象传递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框架语义视角下的文化意象传递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框架语义学 文化意象 传递 《九歌》 翻译策略
【摘要】:框架语义学作为一种意义理论综合性地考虑了包括语境、原型、感知以及个体经验等元素,并为语义构建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解释,因而对于翻译研究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和应用价值。本文从框架语义学角度研究《楚辞·九歌》的文化意象传递,意在展示框架理论对于中国古典著作中的文化意象翻译的价值,探索翻译的有效策略。本文选用《九歌》的四个译本——许渊冲、杨宪益夫妇、Arthur Waley以及David Hawkes的译本作为研究语料。 本项研究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主要包括数据收集和频数计算。在《九歌》中共发现了192个文化意象,收集的文化意象之后被归为五类。再对每位译者在每种文化意象中翻译策略的运用做出频数分析,该数据结果用于定性分析。定性研究主要通过对比方法分析讨论四译者在策略使用方面的异同以及文化意象传递的有效性。 分析与讨论重点围绕翻译活动的两个认知过程而展开:获取源意象意义的解码过程以及将所获信息构建至目标意象的再编码过程。在意象解码过程中,译者对于某意象的理解是意象再构建的关键,这与译者语言程度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译者的语言程度与文化背景因素能够影响译者的理解和框架再构建,不过这些因素并不是绝对性因素,译者的理解有时并不受这些因素的约束。在针对意象再编码过程的讨论中,,翻译策略是分析重点。本文对译文中译者采用的六种翻译策略音译法、直译法、注释法、省略法、替换法以及意译法进行分析讨论。在应对目标语中不存在与源文文化意象相对应意象的翻译情况时,音译法和直译法在使用时可能会丧失有效性;意译法和注释法能够通过文内或文外解释的方式达到有效翻译;替换法与省略法也可应用到对应关系缺失的翻译情况中,然而译者在使用策略时需要考虑文化亏损的可能性。译者在使用替换法与省略法时显示出的自主性也意味着这两种策略在翻译行为中的不稳定性。基于这个考虑,本文在替换法和省略法基础上借用框架语义学的视角转换概念提出了四种创造性翻译策略,包括框架借用,框架转移,场元素省略以及创建新框架。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 文化意象 传递 《九歌》 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bstract6-9
- 摘要9-17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7-26
- 1.1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17-21
- 1.2 Aims of the study21-23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23-25
- 1.4 Structure of the study25-26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26-55
- 2.1 Frame Theory26-38
- 2.1.1 Defining frame26-28
- 2.1.2 Sub-frame and frame system28-30
- 2.1.3 Framework and semantics30-34
- 2.1.4 Translation from perspectives of the frame semantics34-38
- 2.2 Cultural Image38-55
- 2.2.1 Defining image and cultural image38-42
- 2.2.2 Intertextuality of cultural image42-44
- 2.2.3 Untranslatability of cultural image and cultural loss44-47
- 2.2.4 Strategies of translating cultural images47-55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55-69
- 3.1 Research method55
- 3.2 Research questions55-56
- 3.3 Corpus56-59
- 3.4 Research procedure59-64
- 3.5 Theoretical framework64-69
- Chapter Four Discussion on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al Image in Four English Versions of Nine So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me Semantics69-115
- 4.1 Data results and discussion69-102
- 4.1.1 Ecological cultural images71-80
- 4.1.2 Material cultural images80-87
- 4.1.3 Appellative cultural images87-93
- 4.1.4 Linguistic cultural images93-95
- 4.1.5 Social cultural images95-100
- 4.1.6 Summary100-102
- 4.2 Transmissive strategies on the approach of frame semantics102-115
- 4.2.1 Frame borrowing104-106
- 4.2.2 Frame shifting106-110
- 4.2.3 Scene elements omission110-111
- 4.2.4 Creating a new frame111-115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115-122
- 5.1 Major findings115-120
- 5.2 Limi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120-122
- References122-131
- Appendix131-137
- Acknowledgements137-13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39-1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霞;;西方电影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J];电影文学;2010年24期
2 龚瑜行;;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3 丁媛;;余光中戏剧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4 马慈祥;;文化意象互文性的限度与翻译策略取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张煜;;文化意象与翻译策略的选择[J];大家;2010年11期
6 阮迢;;目的论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3期
7 何向妮;;“归化”还是“异化”?——从“Milky Way”看文化意象翻译时的价值取向[J];作家;2011年12期
8 蔡瑞珍;;关联性视角中的文化意象与翻译策略[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9 魏望东;黄伯天;;中国古典文化意象翻译再现:《论语》英译案例比较[J];社科纵横;2006年08期
10 张建英;;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以古诗英译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芦笛;;中国古典诗歌中文化意象的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敏;白夜;;城市洋快餐空间扩散的文化解读——以南京麦当劳肯德基餐厅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余平;;“文本间性”与文化意象的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韩然;;传统图形符号在现代视觉设计中显现出的文化意象[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玉珏;;论译者主体性在典故翻译中的体现——比较文学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晓绯;;浅析建筑造型几何美学文化意象美[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7 李凯华;;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错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吉灵娟;;论文化翻译与文学翻译的意境传达[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占喜;;文化意象翻译中缺损现象补偿的关联论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张建忠;孙根年;;基于文化意象视角的宗教遗产地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以五台山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笑一;建筑:放大地产文化意象[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彭宽;张继钢:让舞蹈浸透文化[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孙郁;生肖里的学问[N];北京日报;2003年
4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濮阳荣;从福娃英译看翻译策略问题[N];文艺报;2008年
5 时锦华;和谐致远 人文化成新境界[N];江苏法制报;2009年
6 许曦明;不该迷失的翻译策略[N];文艺报;2005年
7 陈榕;他为西方读者举起一面有异域色彩的“东洋镜”[N];文艺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陆峰 赵伟莉;动漫产业,能否多些《花木兰》[N];新华日报;2009年
9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韩振宇;论“和而不同”的跨文化翻译策略[N];光明日报;2009年
10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 赵学敏;上海“寻找喜鹊”的人文生态意义[N];文汇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海云;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朴哲浩;影视作品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张再红;词汇文化语义的认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刘法公;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张琼;矛盾情结与艺术模糊性[D];复旦大学;2005年
8 徐峰;中国饮食文化的心理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婉鸿;论辜氏《论语》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传递[D];吉林大学;2011年
2 商莉君;框架语义视角下的文化意象传递策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3 赵国月;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选择及其文化亏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莉莉;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丛明;《鹿鼎记》中文化意象的解读与传递[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睢丽颖;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文化意象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余幼兰;陪同口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D];湖南大学;2012年
8 韩雯娟;毛泽东诗词五个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9 何旭明;古词中文化意象英译的阐释学解读[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艺洁;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52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752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