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赫金小说的时空体理论
本文关键词:论巴赫金小说的时空体理论
【摘要】:巴赫金在文学理论、语言学、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重大的影响,在西方文艺理论界得到普遍地认可。从小说理论的时空体形式理论研究入手最能整体、全面地反映出巴赫金的学术观点。巴赫金对小说体裁时空体的分析,皈依于他对小说体裁的本质,即对小说性的认识。但同时也肯定了文学与文化、科学、哲学具有不可分的密切联系,,体现了一种参与性精神。在时空体理论中,人作为主体也是个重要因素,在巴赫金看来,文学作品里的主人公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整体价值,人的形象代表了一种特殊的观念和理想。最后,通过存在主体具有“参与性精神”的负责任的行为,世界的种种意义在视野中得以认识,没有时空体的形式,对这些意义的思考是无法进行的。由此,揭示了巴赫金小说体裁时空体理论的另一个层面的涵义,即世界在人眼中的意义。巴赫金对小说本体、活动的主体和他们得以存在的世界进行了探讨,由于这三者都是成长变化着的主体,由此,决定了小说时空体理论具有未完成性特征。
【关键词】:巴赫金 小说体裁 时空体
【学位授予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05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8
- 一、 巴赫金的生平和主要成就7-8
- 二、 小说体时空体形式理论及其研究意义概述8-10
- 三、 本文基本概要10-18
- 第一章 小说体裁的小说性与时空体形式的关系18-29
- 第一节 巴赫金对小说体裁的认识18-21
- 第二节 巴赫金对长篇小说的时空体形式的分析与展示21-25
- 一、 小说的传奇的时空22-23
- 二、 小说的传奇世俗时空23-24
- 三、 小说的传记时空24
- 四、 小说时空体形式中的空间地方的转换24-25
- 第三节 小说时空体形式与参与性范畴25-29
- 第二章 时空体中的主人公的审美要素29-41
- 第一节 小说的主人公的整体价值29-34
- 一、 作为空间整体的主人公29-31
- 二、 作为时间整体的主人公31-32
- 三、 以话语形式展示的主人公整体32-34
- 第二节 小说主人公形象示例——拥有特殊形象的主人公34-37
- 一、 怪诞肉体形象34-35
- 二、 偷窥者形象35-36
- 三、 小丑、傻瓜、骗子形象36-37
- 第三节 相对“我”而言“他人”范畴37-41
- 第三章 小说体裁时空体的世界意义41-51
- 第一节 作者通过时空体形式表现世界41-44
- 第二节 时空体理论中的“与他人共在”的世界44-47
- 第三节 时空体理论对狂欢时空的世界的思考47-51
- 结语:时空体形式的未完成性特征51-55
- 注释55-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波;;巴赫金美学中的“聚置”诗学模式[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D.E.维康;王静;;我者自述之———巴赫金视角观照下的叙事身份[J];叙事(中国版);2010年00期
3 文浩;;巴赫金审美建构论探析[J];理论与创作;2010年03期
4 简圣宇;;略谈国内的巴赫金理论研究——1982年至2010年[J];高校社科动态;2010年04期
5 马君;;浅析巴赫金对话与狂欢中的人本思想[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0期
6 沈华柱;巴赫金语言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对传统语言哲学的批判[J];九江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7 贾奋然;;试论巴赫金的对话艺术思维[J];文学前沿;2000年01期
8 曾军;在审美与技术之间——巴赫金对形式主义“纯技术(语言)”方法的批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梅兰;国外巴赫金研究概况[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4期
10 曾军;“复调”和“狂欢化”——巴赫金的“超技术(语言)”批评及其在巴赫金文论思想体系中的地位[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齐效斌;;巴赫金符号学思想初探[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姚文放;;文化在文学领域中的表达——巴赫金的启示[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3 曾军;;问题意识的对话——关于中国巴赫金接受30年的回顾与反思[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4 刘晗;;双重批判与反思中的理论建构——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之一[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田春凤;;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与圣经诠释[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四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与俄罗斯文论家谈论巴赫金[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廖四平;独树一帜的巴赫金研究[N];文艺报;2009年
3 钱中文;“我们这些人实际上生活在两种现实里面”[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刘文飞;彼岸的巴赫金[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钱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是可以常青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钱中文;巴赫金研究的新成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狂欢理论是“想像催生”的吗?[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季水河 刘中望;学术对话·学理诠释·学科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马剑;中国成就举世瞩目[N];人民日报;2001年
10 张开焱;学会在开放中封闭[N];文艺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春香;狂欢的宗教之维—巴赫金狂欢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3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承笃;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D];山东大学;2006年
5 周卫忠;巴赫金诗学的双重性思想[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济远;试论巴赫金的文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程军;巴赫金“对话”美学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3 文浩;巴赫金主体性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瑞煊;巴赫金主体建构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袁建军;巴赫金对话与狂欢化理论中的人本观[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林卫星;论巴赫金诗学的主体间性[D];华侨大学;2011年
7 何勤;身体狂欢——巴赫金的边缘人生论[D];西北大学;2010年
8 蒋三军;巴赫金语言哲学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春辉;论巴赫金的文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然兴;形式即边缘[D];西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67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76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