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艺术与生活—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艺术作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3 07:33

  本文关键词:艺术与生活—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艺术作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 当代艺术 艺术与生活


【摘要】:当代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与日常生活物品越来越相似,有些艺术作品甚至就是日常生活的中的现成品。因此引发了哲学和美学层面一系列理论探讨,甚至出现了“艺术终结”的观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分析艺术作品,,该以怎样的视角去观察艺术是本文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以广州三年展的作品为分析对象,从美术馆自身,艺术在城市化中的参与与被观看的形式,全球化时代的审美,传统艺术形式对生活的借鉴以及艺术与生活的理论反思五个方面来探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对艺术生活化转向为未来艺术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讨论。
【关键词】:第四届广州三年展 当代艺术 艺术与生活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绪论7-12
  • 第一章 实验的场域12-22
  • (一) 开放与封闭的空间12-17
  • (二) 三年展的空间改变与延展17-22
  • 第二章 被观看的城市22-49
  • (一) 城市化风景的表达与反思22-32
  • (二) 艺术对消费的张扬与控诉32-37
  • (三) 艺术对城市灾难的张扬和描绘37-42
  • (四) 艺术对政治的解读与批判42-49
  • 第三章 全球化:融合与碰撞的艺术49-61
  • (一) 民族性50-56
  • (二) 融合与矛盾56-61
  • 第四章 传统艺术对当代生活演绎61-84
  • (一) 绘画中生活场景的演变61-67
  • (二) 雕塑、装置艺术中的日常生活67-77
  • (三) 诗意的影像77-84
  • 第五章 艺术与生活的理论反思84-96
  • (一) 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论梳理84-87
  • (二) 艺术的未来走向87-96
  • 结语96-97
  • 参考文献97-101
  • 后记1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平;;美学与艺术向日常生活的回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刘翔宇;;回归的探索——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反思[J];大众文艺;2011年22期

3 胡斌;;广州三年展:视觉与思想的盛宴,还是乱炖?[J];东方艺术;2008年19期

4 张冰;;从艺术生产到符号消费——论波德里亚对马克思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吕澎;;艺术体制与观念的变迁——对上海双年展和广州三年展新世纪两端展览的历史陈述和问题分析[J];画刊;2008年10期

6 王璜生;;关怀前沿文化,关注当下历史——关于“广州三年展”的内在思路和学术走向[J];美术馆;2008年02期

7 刘端玲;;通过第三届广州三年展公众活动谈艺术博物馆(美术馆)公共教育[J];美术馆;2008年02期

8 赖志强;;城市变迁与废墟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及其表现[J];美术学报;2009年01期

9 王春辰;;城市的历史与艺术[J];美术观察;2010年10期

10 凯梅;;晦涩不是艺术的名片——关于艺术走向生活的思考[J];画刊;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葛红刚;后现代主义和中国——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艺术文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杭海宁;中国双年展策划人制度的现状评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朱小钧;当代文化环境中的上海双年展[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黄宗权;全球化时代的艺术现状与反思[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杜曦云;消费主义文化与中国当代艺术[D];四川美术学院;2006年

6 李云霞;“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783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783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6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