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化视角下的美国诗歌清教主义元素汉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00:32

  本文关键词:文化视角下的美国诗歌清教主义元素汉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诗歌 汉译 清教主义 文化翻译


【摘要】:传统上翻译一直被当做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以语言分析和文本对照为主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突破了传统美学或语言学模式而上升为一种文化反思。80年代以后,巴斯奈特和勒弗维尔将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结合起来,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我国学者刘宓庆在他的《文化翻译论纲》中指出,文化翻译涉及四大重点问题,一是文化心理探索,一是语义文化诠释,再者是文本的文化解读及翻译的文化表现论。 17世纪从欧洲“移民”到北美的清教主义是美国主流文化的奠基,在意识形态领域起到了持续的影响和作用。美国诗歌的兴起几乎平行于清教主义的盛行,清教主义成为美国诗歌的潜结构和内形式。我国对美国诗歌的译介史起步较晚,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在翻译美国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清教主义文化语势的敏感性,许多误译、歧译层出不穷,这不仅有碍文化交流,也有悖文化翻译致力于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协调与发展的初衷。 鉴于此,,笔者从典型美国文化视角——清教主义的角度出发,鼓励美国诗歌译者将翻译文本置于清教文化的矩阵中加以审视,从而增加译者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信息感应能力,将宗教文化适应性纳入翻译价值观论;同时按照刘宓庆提出的四大问题,探索美国诗歌中清教文化元素的翻译模式和具体路径,为美国诗歌汉译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对美国诗歌中的清教主义潜结构和内形式作了历时性研究,从清教教义、世俗精神、伦理反思三个方面总结了17世纪至今美国诗歌中的清教主义文化元素,说明了清教伦理是如何以集体无意识的形态在美国诗歌领域产生持续影响的,以及面对这种影响,文化翻译学派应该在翻译中作出哪些相应的努力。 二、为美国诗歌汉译中如何传递清教主义这一潜结构和内形式提供了路径,按照刘宓庆提出的有关文化翻译的四大问题,致力于对基于清教主义的语义诠释、文本解读、心理剖析和表现法的研究,并结合文化翻译学派的主要观点和已有成果,提出了美国诗歌中清教主义文化元素的几种具体翻译手段。
【关键词】:美国诗歌 汉译 清教主义 文化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bstract7-9
  • 摘要9-10
  • List of Tables10-11
  • Introduction11-14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4-26
  • 1.1 Review of American Puritanism14-23
  • 1.1.1 History of American Puritanism14-17
  • 1.1.2 Connotation of American Puritanism: three dimensions17-20
  • 1.1.3 Cultural studies on American Puritanism20-23
  • 1.2 Review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American poetry23-26
  •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Basis26-32
  • 2.1 The cultural turn of translation studies26-28
  • 2.2 The translation turn of cultural studies28-32
  • CHAPTER THREE Analysis of the Puritanic Factors in American Poetry32-58
  • 3.1 Puritanic Doctrines in American Poetry of the 17th Century32-43
  • 3.1.1 Anne Bradstreet: The Flesh and the Spirit33-36
  • 3.1.2 Edward Taylor: Huswifery36-38
  • 3.1.3 Michael Wigglesworth: The Day of Doom38-43
  • 3.2 Secular Spirits in American Poetry of the18th Century43-46
  • 3.2.1 Poetry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44-46
  • 3.3 Moral Reflections in American Poetry of the 19thCentury46-54
  • 3.3.1 William Cullen Bryant: Thanatopsis47-49
  • 3.3.2 Edgar Allan Poe: The Raven49-51
  • 3.3.3 Walt Whitman: When Lilacs Last in the Dooryard Bloom’d51-53
  • 3.3.4 Emily Dickinson: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53-54
  • 3.4 Puritanic Influences on American Poetry after the 19th Century54-58
  •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of the Puritanic Factors inAmerican Poetry58-85
  • 4.1 Interpretation of Meaning Based on Puritanism58-64
  • 4.1.1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59-61
  • 4.1.2 Intertextual Interpretation61-63
  • 4.1.3 Poet Interpretation63-64
  • 4.2 Analysis of Texts Based on Puritanism64-74
  • 4.2.1 Decoding65-67
  • 4.2.2 Deconstruction67-69
  • 4.2.3 Analysis69-73
  • 4.2.4 Integration73-74
  • 4.3 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 Based on Puritanism74-76
  • 4.4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Means76-85
  • 4.4.1 Mimesis77-79
  • 4.4.2 Substitution79-81
  • 4.4.3 Explanation81-82
  • 4.4.4 Decoloration82-85
  • Conclusion85-88
  • References88-90
  • Acknowledgements90-91
  • Publications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翠娥;;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11期

2 杨士焯;彼得·纽马克翻译新观念概述[J];中国翻译;199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安斌;清教主义对17-19世纪美国文学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88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788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0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