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审丑狂欢”现象的当代追问

发布时间:2017-09-05 07:18

  本文关键词:“审丑狂欢”现象的当代追问


  更多相关文章: 审丑 审美 消费主义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人的精神异化,人类自我意识的苏醒,“丑”被纳入审美领域,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范畴,文艺领域也突破了对单一“美”的追求,转向关注丑。“丑”的发展进入高潮阶段,成为文艺领域表现的核心。在“丑”的地位得到肯定的前提下,对“丑”的审视即“审丑”就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同。 “审丑”概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是西方丑学理论和作品的传入对当代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等大量作品的出现;二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摧残了人的精神信仰,所暴露出来的人性的丑恶为“审丑”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真实的故事原型;三是社会的日益世俗化倾向使“丑”的存在获得了某种合理性,人类的多样化需求使“审丑”不再是无稽之谈。因此大量“丑”题材的作品涌现。本来“审丑”活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审丑”正是通过自我亵渎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救赎,但是在当今社会我国面临经济和文化转型的特殊时期,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出现了一些另类的“审丑”现象,扭曲了“审丑观”。以“芙蓉姐姐”为代表的“网络呕像”的兴起;女性主义作家“身体写作”的叙事方式、影视界“丑”题材的挖掘等现象掀起了一个“审丑狂欢”的潮流。本文主要透过当代“审丑”现象来分析其背后存在的深刻原因,以此来引发大众的反思,引导大众重新探索、树立正确的精神价值观。
【关键词】: 审丑 审美 消费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0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0
  • 第一章 “丑”概念的界定10-14
  • 一 “丑”范畴的内涵10-12
  • (一) “丑”范畴与其它审美范畴的关系10
  • (二) “丑”与“恶”的关系10-11
  • (三) 潘知常对“丑”的界定11-12
  • 二 “审丑”的美学意义12-14
  • (一) “审丑”是审美领域的延伸12
  • (二) “审丑”是拯救心灵的手段12-14
  • 第二章 “审丑”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14-25
  • 一 西方丑学理论的发展演变14-18
  • (一) 从“怯生生的丑”到“美丑共赏”14
  • (二) “丑”崛起的契机——非理性哲学思潮的兴起14-16
  • (三) “丑”上升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16-17
  • (四) “丑”走向“荒诞”——现代主义文艺思潮17-18
  • 二 中国的时代特色18-19
  • (一) 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18-19
  • (二) 中国社会转型19
  • 三 中国“审丑”发展历程19-25
  • (一) 知青文学与寻根小说19-20
  • (二) 先锋小说20-21
  • (三)莫言“审丑”的主要模式21-25
  • 第三章 “审丑”狂欢背后的文化透视25-31
  • 一 “审丑”狂欢的理论支撑25-26
  • (一) 弗洛伊德“性本能冲动”和“性欲升华”论25
  • (二) 巴赫金“狂欢化诗学”25-26
  • (三) 阿多诺“否定性美学”26
  • 二 “审丑”背后的文化成因26-31
  • (一) 生存危机下人的精神异化26-27
  • (二) 网络炒作对“审丑”的推波助澜27-29
  • (三) 大众“审丑”宣泄欲求29-31
  • 第四章 大众文化视野下“审丑”新形式及其批判31-41
  • 一 “审丑”的新形式31-35
  • (一) 丑的大众化:恶搞与山寨31-32
  • (二) 丑的滑稽化:“小沈阳”现象32
  • (三) 丑的媚俗化:“芙蓉”现象32-33
  • (四) 丑的商品化:女性“身体写作”33-35
  • 二 “审丑”思想存在的误区35-37
  • (一) “审丑”不等同“嗜丑”35
  • (二) 美是人类的坚定信仰35-37
  • 三 网络“审丑”行为的引导之路37-39
  • 四 对美学和丑学合题的展望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附录45-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贤;;中国知青——梦[J];当代;1992年05期

2 李洁非;;莫言小说里的“恶心”[J];当代作家评论;1988年05期

3 周莹;;论莫言小说《丰乳肥臀》的女性崇拜意识[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8期

4 张月亮;;文艺美学中的丑与审丑探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栾栋;感性学百年——对美学与丑学合题的展望[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6 金英;;浅析余华《现实一种》的审丑特征[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段立宪;李亚萍;;当代美学的发展趋势──从“审美”到“审丑”的视界转变[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王洪岳;试论中国人的审丑意识[J];济南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9 王洪岳;论20世纪末叶的审丑文学思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王洪岳;审丑与否定:中国当代现代派文学的感性学探微[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796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796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c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