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跨语际实践与翻译中的诗人张枣

发布时间:2017-09-05 12:45

  本文关键词:跨语际实践与翻译中的诗人张枣


  更多相关文章: 张枣 华莱士·史蒂文斯 翻译 现代性


【摘要】:本文以张枣的诗歌创作和译作(主要是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为主,以其深受影响的其他西方现代主义作品和哲学、心理学理论为辅,从翻译-创作理论的角度,探讨他如何以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的深入把握,反观并参悟博大精深的东方审美体系,并怎么样“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新的张力和熔点”,并将其放置到历史视野中,梳理从新诗发生至今的翻译与创作史,找到新时期翻译与创作的新面貌。 第一章,张枣的翻译观和时代精神,主要分析张枣的翻译观、其中存在的翻译者和创作者的矛盾以及史蒂文斯等西方现代超现实主义诗人成为张枣翻译对象的原因,第二章则详细分析以史蒂文斯为主要对象的跨语际实践对张枣诗歌创作的影响。张枣在想象-虚构理论、词-物关系以及诗歌创作表现主题(死亡、创作过程及困难、言语命名等)上所受到的史蒂文斯的影响,不仅包括表现对象的借鉴,更主要的是对古老诗意的再发明。这其中包含了复杂的缠绕关系,史蒂文斯创作诗歌的背景,正是意象派风靡、西方诗歌盛行向中国古典诗歌汲取重要资源的年代,而对中国古典诗意浸淫极深的当代张枣,却在史蒂文斯等西方现代诗人那儿努力寻觅诗歌现代性的过程中,不经意间找到了对中国古老诗意再发明的新方式。第三章是将张枣的翻译和创作活动放置到历史视野中,讨论跨语际实践对于张枣诗歌创作前后转变的影响及其中表现出的矛盾。希望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探讨翻译和新诗创作的关系在第三代诗人身上的表现,以及日益成为常态的跨语际实践对现代汉语、诗意挖掘和写作的可能性的影响。
【关键词】:张枣 华莱士·史蒂文斯 翻译 现代性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I207.2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绪论5-10
  • 1、新时期向“诗人译诗”传统的回归5-7
  • 2、研究现状7-10
  • 第一章 被改造的翻译10-26
  • 一 翻译的契机与对象的选择10-12
  • 二 史蒂文斯的东方玄思与“万古愁”相契合12-15
  • 三 张枣对史蒂文斯的再发明,兼及张枣的翻译观及其它15-26
  • 第二章 被影响的诗歌创作26-37
  • 1、以诗论为原点:史蒂文斯对张灔的影响发生方式26-29
  • 2、被打乱的现代性主题发展进程29-37
  • (1)天鹤:从入侵到和睦——对西方诗歌传统态度的两次转变29-31
  • (2)“向死而生”:史蒂文斯式幻想与张枣创作生死观的转变31-34
  • (3)向着词语”:张零晚期新主题的出现34-37
  • 第三章 跨语际实践与创作共生37-42
  • 一 转向心智之诗:张枣诗歌历程的改变37-39
  • 二 新时期的翻译-创作危机39-42
  • 后记42-44
  • 参考文献44-46
  • 注释46-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家新;;翻译与中国新诗的语言问题[J];文艺研究;2011年10期



本文编号:798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798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a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