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17:12

  本文关键词:《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莫言 葛浩文 忠实 创作 《红高粱家族》


【摘要】:莫言是一位在国内外都受到很高赞誉的作家,莫言的小说都是汉学家葛浩文译介到美国的,本文只选取莫言的第一部小说《红高粱家族》做详细的个案研究,原因如下:首先,《红高粱家族》是莫言80年代第一部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也是莫言第一部译介到美国就获得成功的小说,其次,《红高粱家族》在主题选择、语言风格、魔幻主义写作手法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本文以《红高粱家族》译本本身出发,探讨葛浩文英译本在语言文化上的忠实与创作,,以期对以后中国当代文学的输出提供些许翻译经验。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则是对莫言小说研究现状的回顾,并阐述了本论文主题、意义及创新点。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讨论了莫言《红高粱家族》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译者葛浩文的翻译观及选择《红高粱家族》来译介的原因,《红高粱家族》译本中的忠实与创作,所达到的效果及不足。这三章主要讨论了译者在忠实与创作的朴素翻译观指导下,对《红高粱家族》的翻译既有完全的忠实也有自己的创作,因为中西文化有着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巨大差异的存在,译者在翻译时不可避免地要运用目标语进行二度创作,而创作的目的又是为了更好地忠实于原作,尽管由于译者不可能完全了解汉学文化,译本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误译现象,同时为了迎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和考虑出版的需要,译者会对译本做出一些调整,《红高粱家族》英译本是忠实与创作相互碰撞、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五章是本文的升华部分,主要探讨了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译本成功的原因并鉴于此对中国当代文学输出进行思考。最后是结论部分,简要总结各个章节,并指出研究中的局限和不足,以及一些问题,以期待得到更多的研究。
【关键词】:莫言 葛浩文 忠实 创作 《红高粱家族》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引言9-13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
  • 1.2 研究现状9-12
  • 1.3 创新点12
  • 1.4 篇章结构12-13
  • 第2章 《红高粱家族》的文学价值及其英译本的产生13-19
  • 2.1 莫言《红高粱家族》的文学价值13-16
  • 2.1.1 写作风格13-14
  • 2.1.2 语言特色14-15
  • 2.1.3 人物塑造15-16
  • 2.2 葛浩文译介《红高粱家族》的原因16-19
  • 2.2.1 葛浩文的翻译观16-17
  • 2.2.2 葛浩文选择译介《红高粱家族》的原因17-19
  • 第3章 《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在语言和文化层面的忠实与创作19-36
  • 3.1 《红高粱家族》英译本在语言层面的忠实与创作19-31
  • 3.1.1 谚语19-20
  • 3.1.2 粗俗语20-22
  • 3.1.3 超常规搭配词语22-25
  • 3.1.4 节奏25-26
  • 3.1.5 人物名字26-27
  • 3.1.6 音、形描写27-30
  • 3.1.7 特有的语言现象30-31
  • 3.2 《红高粱家族》英译本在文化层面的忠实与创作31-36
  • 3.2.1 古典文化31-32
  • 3.2.2 党派斗争信息描写32-34
  • 3.2.3 中国特有文化词34-36
  • 第4章 葛浩文对《红高粱家族》进行诸多创作的原因及译本的缺憾36-41
  • 4.1 葛浩文对《红高粱家族》进行诸多创作的原因36-38
  • 4.1.1 适应目标读者的接受性36-37
  • 4.1.2 适应语言环境37-38
  • 4.2 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的缺憾38-41
  • 4.2.1 动物描写省略过多38
  • 4.2.2 误译38-39
  • 4.2.3 中国特有文化因素无注解39-41
  • 第5章 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本成功的原因及思考41-45
  • 5.1. 《红高粱家族》英译本成功的原因41-43
  • 5.1.1 文本选择恰当41
  • 5.1.2 葛浩文中英双语语言、文化及文学功底41-42
  • 5.1.3 葛浩文的翻译态度42-43
  • 5.2 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看当代中国文学输出模式43-45
  • 5.2.1 选择有价值的文本43
  • 5.2.2 构建有效的译者模式43-44
  • 5.2.3 推动和资助文学翻译44-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进;;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6期

2 贾燕芹;;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3 徐晓珊;黄靖;;谈《红高粱》乡土文化及其英译本的翻译策略[J];电子制作;2013年10期

4 左苗苗;;《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叙事情节和模式的变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文军;王小川;赖甜;;葛浩文翻译观探究[J];外语教学;2007年06期

6 谢天振;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7 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8 罗屿;;葛浩文:美国人喜欢唱反调的作品[J];新世纪周刊;2008年10期

9 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10 胡安江;;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J];中国翻译;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799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799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1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