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丛林小动物》节译及报告

发布时间:2017-09-06 03:26

  本文关键词:《丛林小动物》节译及报告


  更多相关文章: 狐狸 秋沙鸭 野兔 翻译报告


【摘要】:本课题选取的翻译文本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作家、自然学家威廉约瑟朗(William Joseph Long)的Ways of Wood Folk 《丛林小动物》。威廉约瑟朗(1857-1952)是一位美国作家,自然学家,牧师。他在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市担任第一公理会教堂的牧师。作为一位自然主义学者,他每年3月会和他的2位女儿一起前往缅因州的“the wilderness”(荒野)观察并体验动物的自然生活。威廉把他的野外经历和观察成果写成了文学作品。他早期的许多书目被编入“the wood folk series”《丛林系列》,成为美国中小学生的推荐阅读书目。该作品是“the wood folk series”《丛林系列》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作品,具有语言简洁、风格古朴、情感真实、趣味性强等特点。作者一直坚持“亲自去看,亲身去感受”的原则,认为体验大自然奥妙的最好的方式是“深入自然之中,保持植物一样静止不动,等待着大自然本身去接近你,并且他们愿意靠近你。”整部作品趣味性强,引人入胜,尤其适合青少年阅读,它可作为青少年的课外读物,帮助青少年了解大自然,增进对大自然的亲近感,,进而建立起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良好习惯。 在翻译过程中将一些翻译理论和实际材料相结合,分析文体风格和作品风格来确定翻译风格,分析原作、了解作者意图和作品功能。从宏观上,既要把握整个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全部思想内容,也要认真理解包括语篇、超越语篇结构及相关社会因素等内容。从微观上,语篇范围内的词语、句子、段落、语义、修辞手法、文体等个体单位内容。
【关键词】:狐狸 秋沙鸭 野兔 翻译报告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丛林小动物8-33
  • 第一章 狡猾的狐狸8-21
  • 第二章 秋沙鸭的教育21-27
  • 第三章 野兔迷踪27-33
  • 1.任务描述33-34
  • 1.1 原著简介33
  • 1.2 选题背景33-34
  • 1.3 翻译过程及任务34
  • 2.翻译中出现的问题34-35
  • 2.1 理解错误,完全脱离上下文34-35
  • 2.2 逐字翻译,语序不通35
  • 2.3 受原文语序影响,译句刻板35
  • 2.4 文化背景知识缺乏35
  • 3.基本解决方法35-38
  • 3.1 理解原文,斟选词语35-36
  • 3.2 分析句法,调整句式36-37
  • 3.3 恰当使用翻译技巧37-38
  • 4.相关翻译理论38-39
  • 5.实践总结39-40
  • References40-41
  • 附录41-74
  • 致谢7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金声;通过喻体对照探讨英汉比喻互译的途径[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徐张;;英语双关语的特征及其修辞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袁晓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翟红梅;英汉翻译中的转换手段—引申译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张德让,翟红梅;论译语文化与文本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楚春霞;;解读苏珊·巴斯内特的“种子移植”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刘德军;陈艳君;;旅游资料语篇特点与英译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邓燕;;大中华文库版《浮生六记》翻译策略解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彭灿;;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红升;;英汉词典中习语语源的注释问题[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任东升;;翻译文化研究的新概念[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星颐;;比较文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刍议[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郑淑明;;理工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探析[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8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余高峰;;翻译中的超语言因素[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臧国宝;张小波;;“翻译文化观”与“目的论”观照下公示语翻译构想——以雷州半岛公示语为例[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雪萌;英语世界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霞;文化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琳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政治语篇中英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一帆;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翻译思维差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娟;杨必译《名利场》中“good”一词的具体化译法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唐海蓉;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材的编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蒋薇;对外英语文化新闻报道中的解释性编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陈圆圆;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京华烟云》中的文化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曹青;从功能对等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翻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谷嫦欣;英汉脏话翻译的文化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01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01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c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